数字全息原理及应用的研究
【摘要】:
数字全息是一种全新的获取光学信息的方法,它是传统的全息术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的飞速发展,数字全息技术的优势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其应用范围已涉及三维形貌测量、形变测量、粒子场测试、显微和防伪等许多领域。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的原理,改进和完善数字全息再现算法,扩展数字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为数字全息的实用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为:
对数字全息图的记录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此数学模型为基础,对离轴数字全息和同轴相移数字全息的采样条件进行了探讨。对两种常用的离轴全息光路——菲涅耳离轴数字全息和离轴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菲涅耳近似的前提下,导出了它们的频谱分离条件、采样条件、最小记录距离、离轴参考光对再现像的影响和系统的空间带宽积。
研究了数字再现的核心问题——衍射计算。以衍射理论和离散时间信号理论为工具,设计出两种新的采样参数可以灵活设定的再现算法——任意采样的菲涅耳变换法和离散线性卷积法,这两种算法是传统的菲涅耳变换算法和卷积法的改进和完善。
用理论推导和计算机模拟两种方法深入地研究了数字全息的点扩散函数。通过点扩散函数分析了不同再现算法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定量地得到了CCD采样和积分效应对再现像的影响。为数字全息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对数字全息在三维形貌测量和显微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两种新的扩大数字全息视场的方法——预成像法和基于精密旋转的图像拼接法,并将它们用于大尺寸物体的三维形貌测量,利用离轴菲涅耳数字全息成功地测量了一块香皂和一个人嘴石膏模型的三维形貌,使数字全息三维形貌测量可用于几十厘米的大尺寸物体。利用预放大数字全息显微检测了一个微透镜阵列的面型缺陷。用Matlab6.5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GUIDE)开发了一套数字全息软件,可用于数字全息显微、三维形貌测量、位移和形变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结果显示。
|
|
|
|
1 |
张晋鲁,吐尔逊;用Michelson光路结构实现IN-LINE数字全息实验[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2 |
桑涛,王汝笠,严义埙;特殊面形的菲涅尔透镜的设计与分析[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8年02期 |
3 |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合成孔径数字全息的记录、再现及实现[J];中国激光;2004年10期 |
4 |
;信息光学 全息术与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4期 |
5 |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钱晓凡,熊秉衡;数字全息图再现像的分析计算[J];中国激光;2004年05期 |
6 |
申金媛,李现国,常胜江,张延炘;相位特征在三维物体识别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5年11期 |
7 |
吕晓旭,张以谟,钟丽云,罗印龙,佘灿麟;相移同轴无透镜傅里叶数字全息的分析与实验[J];光学学报;2004年11期 |
8 |
熊艳玲,何丽娟,陈春天;测定金属线胀系数的一种新方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
9 |
刘兵;夫琅和费衍射的计算机模拟[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9年04期 |
10 |
刘诚,李良钰,李银柱,程笑天,朱健强,姜锦虎;无直透光和共轭像的数字全息[J];光学学报;2002年04期 |
11 |
陈庆益;;衍射的数学问题[J];数学进展;1962年04期 |
12 |
鄂国光;厚全息光柵的近似分析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13 |
李良钰,朱健强;缩减主光斑的衍射理论[J];光子学报;2000年08期 |
14 |
王世平;有关光栅衍射教学的几点看法[J];物理与工程;2001年04期 |
15 |
赵晓慧;用激光衍射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6 |
刘国高,张杏奎;Fibonacci准周期超晶格的X-Ray衍射和Raman散射[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1994年03期 |
17 |
张循利;光衍射的电磁理论[J];滨州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
18 |
陈文涛;二次曝光全息图衍射光场的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9 |
张永炬;菲涅耳双棱镜实验光强不均匀分布分析[J];大学物理实验;1998年02期 |
20 |
李秀峰;光栅实验衍射的成象问题[J];广西物理;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