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湖北峡东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古盘虫类三叶虫Tsunyidiscus acutus和Sinodiscus changyangensis个体发育研究

代韬  
【摘要】: 笔者通过对采自湖北峡东地区宜昌和长阳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古盘虫类三叶虫的研究,描述并讨论了尖头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acutus Sun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变化,包括对T.acutus幼虫期的补充描述:根据大小和形态特征将成虫期标本再分为3个阶段,即成虫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并描述和讨论了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如头鞍及头鞍前叶形状的变化、固定颊区在头鞍前端的融合和前边缘纵向长度的增加。最为重要的是2块T.acutus分节期完整标本(分节期0和分节期1期)的首次描述,为研究该种在分节期阶段的发育特征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证据和重要信息,对其它古盘虫类三叶虫的个体发育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此外,首次描述的长阳中华盘虫Sinodiscus changyangensis的幼虫期根据原始尾部轴节的数量被进一步分为3个阶段,即阶段1、阶段2和阶段3,分别代表原始尾部轴节为0节、1节和2节。各个发育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包括眼叶末端位置的后移、位于原始头盖后侧浅沟的出现和尾部轴节数量的增加及原始尾部纵向长度的变化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华杰,墙芳躅,袁国斌,杨家;三叶虫聚类学习系统TCLS的设计与实现[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2 石旭初;;生命的足迹[J];环境;1998年01期
3 卢衍豪,林焕令;浙西寒武—奥陶系的分界及所含三叶虫[J];古生物学报;1980年02期
4 仇洪安 ,应中锷 ,杜森官 ,沈先钰 ,李昌文;安徽泾县北贡—贵池华庙口一带晚寒武世地层[J];地层学杂志;1985年01期
5 曲新国;北祁连山晚奥陶世晚期三叶虫[J];古生物学报;1986年03期
6 刘义仁;;湖南新邵早石炭世岩关阶一个新的三叶虫及其卷曲[J];古生物学报;1987年04期
7 赵元龙;代新春;;新书简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8 段冶;湘西凤凰大马地区中、晚寒武世三叶虫[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曾文军;安妮;;史前超文明之谜[J];西江月;2005年08期
10 林天瑞;;江西武宁晚奥陶世晚期三叶虫[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11 古森;中国古生物学会三叶虫、头足类学科组在湘西召开学术年会[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6年02期
12 韩乃仁;浙江奥陶纪阿什极尔期的小颊虫(三叶虫)[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3 房尚明;徐州地区的寒武系[J];地层学杂志;1991年04期
14 房尚明;徐毛村组──一个新建的岩石地层单位[J];地层学杂志;1994年03期
15 于振华;;浙江绍兴漓渚的寒武、奥陶系[J];地层学杂志;1985年04期
16 张希禹;骥鸿;;燕子石[J];大自然;2001年02期
17 ;小知识[J];科学大众(小学版);2003年12期
18 张太荣;甘肃北山寒武纪地层的划分意见[J];新疆地质;1983年02期
19 王琨;凯里组三叶虫组合在铜仁一带的发现及其意义[J];贵州地质;1992年04期
20 盛莘夫;;中国西南部之奥陶纪三叶虫[J];地质论评;194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姬;;西藏申扎地区奥陶—志留系三叶虫及其地质意义[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十九辑)[C];1988年
2 段承华;肖兵;;玉尔吐斯组层型再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27)[C];1992年
3 袁文伟;周志毅;;三叶虫Aulacopleura wulongensis Wang的个体发育及Aulacopleurinae亚科的系统演化[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南润善;;伊勒呼里山东部上奥陶统五龙屯组三叶虫[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2)[C];1985年
5 项礼文;姬再良;;湘西黔东上奥陶统临湘组的三叶虫[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2)[C];1986年
6 张喜光;;寒武纪三叶虫躯体分节模式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贵英;韩乃仁;;寒武纪三叶虫Sinoproceratopyge kiangshanensis Lu的卷曲与蜕壳[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袁文伟;;Ovalocephalus(三叶虫)的异时演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袁文伟;;Ovalocephalus/us(三叶虫)的异时演化[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张全忠;;华东地区中部志留纪三叶虫[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8)[C];198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岳昭;扬子地台前寒武系—寒武系过渡层骨骼微化石生物地层学及古生物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2 叶红专;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及大陆边缘构造性质讨论[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3 马永生;华北北部晚寒武世碳酸盐岩岩石学沉积学及沉积作用等时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4 陈兰;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韬;湖北峡东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古盘虫类三叶虫Tsunyidiscus acutus和Sinodiscus changyangensis个体发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李丙霞;贵州寒武系凯里组地层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杨荣军;寒武系第二统和第三统间候选界线层型剖面[D];贵州大学;2006年
4 王宇轩;寒武系第二统和第三统间界线候选层型剖面—乌溜—曾家崖剖面的继续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彭进;贵州早寒武世杷榔动物群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5年
6 毛永琴;贵州东部寒武纪始海百合生态和埋藏特征的初步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7 刘立群;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振晗;贵州寒武系都匀阶、台江阶腕足类及生态初步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9 陈永红;贵州及周缘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邢吉辉;鲁西地块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培;“爱情战争”,几亿年前就开打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孙华迪、张柳青;《复活的三叶虫》:3月掀寻宝热潮[N];中国电影报;2009年
3 记者 解悦;南京专家又确定一颗“金钉子”[N];南京日报;2008年
4 蔡玉高 刘巍巍;中国科学家为寒武纪年代地层表提供“蓝本”[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伊莱克斯诠释北欧健康家电[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文心;《复活的三叶虫》神农架开拍[N];中国电影报;2007年
7 万全琳;斗转星移天地变 沧海桑田万物生[N];白银日报;2006年
8 记者 林莉丽;多部国产影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N];中国电影报;2009年
9 实习记者 李霆钧;《国家宝藏之复活三叶虫》引领国产电影“探宝”新风潮[N];中国电影报;2009年
10 马群;神奇的三叶虫化石[N];中国特产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