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静脉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估算方法研究
【摘要】:
静脉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成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发展静脉产业对缓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文以大中型城市固体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城市静脉产业“逆向—委托—社会”复合模式,确定了其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估算方法。以西安市为例,设计西安市静脉产业的建设内容、发展目标及发展途径,对西安市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进行物流分析,估算西安市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的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了城市静脉产业“逆向—委托—社会”复合模式。城市静脉产业的经营对象指城市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可以分为强制回收固体废物和非强制回收固体废物两类。城市静脉产业的经营主体包括了商品生产企业、委托废物回收企业、委托废物再生利用企业、专业回收企业和专业再生利用企业等五类。通过城市静脉产业经营对象和经营主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得到三种物流运行模式,即制造商回收模式、委托代理回收模式和社会网络回收模式;对三种物流运行模式进行耦合,构成城市尺度上的静脉产业“逆向—委托—社会”复合模式。
(2)对城市静脉产业“逆向—委托—社会”复合模式进行分析,认为静脉产业“逆向—委托—社会”复合模式中存在着3种资源循环利用物流,基本涵盖了城市静脉产业的所有经营对象;城市静脉产业“逆向—委托—社会”复合模式的实施途径包括强化政府对城市静脉产业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扶持固体废物经营企业,建立固体废物经营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之间的产业链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和城市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园建设。
(3)确定了城市静脉产业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估算方法。城市静脉产业产生的资源效益包括再生资源回流到生产体系中,产生自然资源节约的效益;生活垃圾减量化,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而产生土地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包括生活垃圾减量化产生环境效益;避免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效益;减少生产企业对自然资源的加工过程,产生的环境效益;城市静脉产业资源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等。
(4)以西安市为例,设计西安市静脉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建设内容。西安市静脉产业按照“逆向—委托—社会”复合模式进行设计;发展目标包括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资源循环与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指标等4大类共23项指标;建设内容包括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和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等。
(5)对西安市静脉产业进行物流分析。西安市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年处理能力为10万吨废纸、3000辆报废汽车、4万吨废家电、4万吨废塑料、0.8万吨废橡胶、20万吨废金属。经过估算,基地每年可产生约8万吨纸浆、18.462万吨钢铁、0.976万吨铜、1.7875万吨铝、3.2万吨塑料颗粒、0.7325万吨橡胶胶粉、0.503万吨废玻璃。
(6)估算了西安市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的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估算结果显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的资源效益约为157244万元/年,环境效益约12029.9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