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坳陷古生界热演化史分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摘要】:
周口坳陷位于华北地块东南缘,为一稳定克拉通基础之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的一部分,该区后期改造强烈,现今周口坳陷及其邻区古生界热演化差异大,其形成机制与热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此外,周口坳陷古生界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但至今尚未发现来自古生界油气源的大型油气藏。因此,对周口坳陷古生界热演化史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与实际意义。本文坚持含油气盆地研究中“整体、动态、综合”的分析原则,以周口坳陷古生界热演化史分析为主线,研究了古生界埋藏史、热演化特征、热演化阶段划分与古、今地温特征等,最终动态模拟了该区古生界的热演化史与生烃史并对古生界生烃区进行评价。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与结论:
1、周口坳陷中新生代演化划分为:三叠纪、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末—古近纪与新近纪—第四纪。三叠纪主要以区域沉降为主,侏罗纪—早白垩世为差异演化阶段,以多数地区隆升剥蚀与局部沉降为主,新生代主要为伸展沉降阶段。
2、周口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平均为2.44℃/100 m,大地热流值平均为48.4 mW/m~2,与中国其它含油气盆地相比,具有“温盆”的特征,其控制影响因素为现今岩石圈厚度、构造特征、地下水活动。
3、周口坳陷古生界山西组热演化平面分布总体呈“北高南低”的特征。古生界热演化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一,不同地区的热演化程度差别很大。北部凹陷带(鹿邑凹陷等)古生界经历中生代中晚期(J_3-K_1)的构造热事件,达到最高热演化阶段,古地温梯度为5.3℃/100m,其形成背景与北部邻区太康热力构造有关。中南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埋藏增温作用为主。中南部多数凹陷带在晚三叠世达到最高热演化阶段,古地温梯度为3.6~3.9℃/100m,谭庄-沈丘凹陷在晚白垩世达到最高热演化阶段,古地温梯度为4.3℃/100m左右。
4、结合研究区沉降史、古今地温场,对周口地区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史进行模拟。周口坳陷古生界生烃存在早期生烃与早、晚期生烃两种类型。综合烃源岩特征、埋藏史、热演化史等因素将古生界生烃区进行评价,指出谭庄—沈丘凹陷东部为古生界生烃较有利区;鹿邑凹陷南部、倪丘集中西部、谭庄—沈丘凹陷西部为古生界生烃潜力中等区;襄城凹陷为生烃潜力区较差区。
|
|
|
|
1 |
全书进,饶丹,孔凡军,刘司红,蒋永福;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4年06期 |
2 |
郑旭明,李良,刘德汉;应用矿物包裹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热史和油气演化阶段[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7年01期 |
3 |
郭巍;方石;刘招君;苏飞;;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嫩江组热演化史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3期 |
4 |
贾进斗,何国琦,李茂松,周鼎潮,张林祥;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其对古生界天然气的控制[J];高校地质学报;1997年02期 |
5 |
常志铎;江苏中-古生界天然气类型及成藏模式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6 |
窦立荣,王一刚;中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5期 |
7 |
李增学;韩美莲;魏久传;余继峰;李江涛;吕大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煤聚积规律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8 |
;百字短讯[J];海相油气地质;2008年01期 |
9 |
杨帆;周小进;倪春华;刘运黎;;华北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06期 |
10 |
李浩;黄薇;何剑;李云;王振兵;;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1 |
丁卫星;赵胜;陆英;程海生;赵挺;杜二鹏;;逆冲推覆带古生界综合解释方法研究——以苏北LTQ三维为例[J];复杂油气藏;2011年02期 |
12 |
何争光;刘池洋;赵俊峰;刘永涛;;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9年03期 |
13 |
孙家振,韦必则,熊保贤,郑用华;周口坳陷形成机制及其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J];地学前缘;1995年04期 |
14 |
赵俊峰;刘池洋;刘永涛;何争光;毛伟;朱斌;;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1期 |
15 |
王定一,刘池洋,张国伟,马金钰,余梦珍,张鸿奎;周口坳陷构造特征与油气远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1年01期 |
16 |
孙自明,熊保贤;周口坳陷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3期 |
17 |
徐世荣,周明道;周口坳陷发现逆断层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2期 |
18 |
吕明久,姚亚明,赵增录,孙风华,钱其锁;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J];河南石油;1999年04期 |
19 |
李刚,陈建文,肖国林,龚建明,闫桂京;南黄海海域的海相中—古生界油气远景[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8期 |
20 |
李建琦,李丽,商建立,刘纯田,王长江,吕金博;改善周口坳陷深部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研究[J];河南石油;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