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摘要】:
对于盈余管理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至今,盈余管理仍然是会计学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盈余管理这一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体现的更为明显。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在稳定物价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等不良后果。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利用会计估计及会计变更、计提各种减值准备、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改变等会计手段,利用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非会计手段。会计准则天生不是盈余管理的原因,但会计准则天生是盈余管理的工具。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在持久的博弈中彼此不断演进和发展。会计准则在约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同时,也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盈余管理在利用会计准则本身局限性的同时,也促使了会计准则不断地完善。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企业的一些情况,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影响如何也是国内会计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关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很多都是从理论上推断,但也有部分学者用实证的方法对其加以证明。本文即是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新准则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鉴于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冲击力不同,本文提出了新准则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这一假设,并采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对其加以验证,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本文的写作首先介绍了该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然后论述了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接着是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描述及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之后对本文的研究假设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使用的警惕程度,以便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由于本文选择行业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结论还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