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渗滤系统中苯胺厌氧降解的实验研究
【摘要】:苯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中的苯胺近30000t,以致水、土遭受其污染。苯胺毒性很强,也很难降解,在厌氧环境中的半衰期近10a,开展厌氧条件下苯胺降解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运用价值。以西北工业大学英才计划资助项目“河岸渗滤作用除污功效”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反硝化条件下河岸渗滤作用苯系物的转化及强化措施研究”(40472127)的需要,利用土柱实验和微环境实验分别研究了苯胺在河岸渗滤系统(Riverbank Filtration,简称RBF)中厌氧降解及河流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水合金属氧化物等对苯胺缺氧生物降解的影响。
土柱实验结果表明:苯胺在RBF中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而真正去除苯胺的作用是生物降解。无论是在反硝化条件下还是在反硫化条件下,苯胺降解过程中都包括脱氨作用。反硝化条件下苯胺降解完全,实验后期可能是由于有机质的消耗殆尽,苯胺降解率降低;分别添加甲酸、乙酸钠和葡萄糖,对于苯胺的降解没有促进作用。反硫化条件下,苯胺降解不完全。在两个土柱渗滤实验中,苯胺的降解均引起了系统渗透性能的减小、pH的改变以及入渗河水中部分离子浓度的升高等。
微环境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外加碳源,有机质对苯胺降解均有抑制作用;没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河流沉积物中的水合金属氧化物对苯胺降解具有促进作用;硝酸盐浓度、外加碳源以及苯胺的起始浓度对原样土壤、去碳土壤、去碳去金属土壤中苯胺的降解的影响都各不相同,与其相应的浓度关系密切。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反硝化条件下,渭河RBF中反硝化微生物通过生长代谢方式降解苯胺。
|
|
|
|
1 |
李松连;苯胺生产技术经济分析[J];化工设计;1997年04期 |
2 |
乔元彪,李春明,任学平,王永军;多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污水中的苯酚、苯胺[J];污染防治技术;1997年03期 |
3 |
江镇海;长效防锈新型涂料[J];建材工业信息;2000年12期 |
4 |
罗祎青,孙长江;苯胺精馏过程优化模拟系统[J];化工科技;2004年02期 |
5 |
黄成,周光明,彭红军,邓传跃;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靛蓝中残留苯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6 |
徐紫君;周坚勇;王丽;;米饭及水的苯胺测定[J];浙江预防医学;2008年03期 |
7 |
章;;苯胺市场面临加大的竞争压力[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6期 |
8 |
;苯胺市场入冬后迎来首次回暖[J];化工经济技术信息;2008年12期 |
9 |
庄兆芝;;谈谈在化学小组活动中制取酚醛塑胶和苯胺[J];化学通报;1957年04期 |
10 |
顾功凯,姚宝书;改进的苯胺萃取法提纯三氧化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
11 |
李伸后,李贵青,黄小刚,刘海喜,王国荣;荧光分析法快速测定天然水样中苯胺[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6年08期 |
12 |
王慧玲;;国外苯胺生产技术进展[J];石油化工;1988年04期 |
13 |
张思慧,冯慧芳;土壤中苯胺类污染物测定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1992年05期 |
14 |
袁存光,刘广东,冯成武;次氯酸钠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的苯胺[J];环境化学;1994年04期 |
15 |
郏国有;消耗氢气与氯气的精细化工产品[J];中国氯碱;1994年04期 |
16 |
沈学优,唐欣,曹刚,周仁贤,陈峰,柴骏;改性膨润土对水中苯胺光化学降解的催化作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年01期 |
17 |
韦进宝,唐智勇,张琳,肖玫;苯胺-水杨醛反应产物的极谱行为及苯胺的测定[J];分析化学;1996年09期 |
18 |
雷志芳,叶常明;苯胺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吸附特征[J];环境科学;1998年06期 |
19 |
刘志培,杨惠芳,周培谨;微生物降解苯胺的特性及其降解代谢途径[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S1期 |
20 |
王新平,罗财红,贺民,蔡天锡;苯胺-苯酚液相催化合成二苯胺[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