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

吕丽丽  
【摘要】:本论文进行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工程算法的研究。基于Prandtl的边界层理论,将流场分为边界层外的无粘流场和边界层内粘性主导的区域,将边界层外无粘流场的数值求解和边界层内粘性主导区域的工程算法相结合,发展了一套高超声速气动热的计算方法。 首先,对国内外发展的各种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类和比较,综合了各种经典的热流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于无粘流区,采用牛顿法、切楔/切锥法等工程方法确定物体表面压力分布,利用等熵条件确定边界层外缘参数;在边界层内部,则采用上述经典热流公式确定物体表面的气动加热。采用此方法对一些二维及简单三维外形进行了气动热计算,结果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基于已有的高超声速无粘Euler解算程序,对上述气动热计算方法中的无粘流区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数值模拟,利用无粘数值结果来确定边界层外缘参数,从而发展出一套快速、高效、适用于复杂外形的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方法。通过对钝锥、钝双锥、飞船等外形有攻角情况下气动热的计算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计算飞行器表面热流,结果与实验值及Navier-Stokes方程计算值比较,吻合的很好,而计算效率又远远高于数值方法,非常适用于设计阶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怀宇;蔡昱;孙洪森;;高超声速栅格翼气动特性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1期
2 陈新虹;周志超;赵润祥;许厚谦;;高速动能弹温度场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10年06期
3 刘君,黄琳;非常规布局弹头超音速气动特性数值研究[J];弹道学报;2002年01期
4 顾维藻,刘长春,涂建平,神家锐;高超音速进气道的冷却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4年02期
5 周成平;涂素平;蔡超;张义广;;高超音速飞行器头罩气动热流场数值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陈德江,王国林,曲杨,王章健,吴礼恒;气动热试验中稳态热流测量技术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5年01期
7 蒋洪德,朱斌,徐星仲,蔡虎,张冬阳,郭朝阳;第3代汽轮机气动热力设计体系的建立及其工程验证[J];中国电力;1999年11期
8 马继魁;吴颂平;王超;;高超声速钝头体表面热流的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6期
9 沈遐龄;航天飞机气动加热计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赵晓利;孙振旭;安亦然;郑钢铁;;高超声速气动热的耦合计算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2期
11 彭志琦;张均锋;牛斌;穆丹;;曲率半径对前缘气动热与结构响应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2011年02期
12 刘永绩;董素君;王佩广;宁献文;王浚;;高空高速飞行器飞行环境物理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12期
13 张利珍;王晓明;董素君;王浚;;高超声速飞行器热载荷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4 逯雪铃;叶正寅;;乘波体构形的一种热防护方案[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3期
15 耿云飞;阎超;;高超声速前缘空腔数值模拟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16 王安龄;桂业伟;唐伟;金玲;;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热走廊物理建模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17 陈思员;姜贵庆;张亮;;基于积分法的热流后处理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18 黄志澄;空天飞机气动热的工程预测方法[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2年01期
19 范志刚;张亚萍;裴扬威;张郡;何艳磊;;气动热环境下高速飞行器光学窗口光传输数值仿真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年05期
20 贺旭照;赵慧勇;乐嘉陵;;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J];计算物理;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枚良;徐昆;邓小刚;陈坚强;;动能BGK方法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应用[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黎作武;张涵信;;高超声速航天飞行器气动热特性的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韩桂来;姜宗林;;零攻角NADTPS重构高超声速流场气动力/热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刘洪;范绪箕;;飞行器超音速绕流流场气动热计算[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姜楠;;高超声速尖锥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实验测量研究[A];中国科协第23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极端复杂测试环境下实验力学的挑战与应对[C];2011年
6 张石玉;;气动热流辨识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君哲;阎超;桂永丰;涂正光;;气动热CFD计算的格式效应研究[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谢锦睿;吴颂平;王浩;;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动中的热流计算[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刘伟雄;白菡尘;;高超声速研究对地面设备能力的需求[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10 朱辉玉;杨弼杰;孙泉华;樊菁;;飞行高度对高超声速模型飞行器气动性能影响的计算分析[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沙;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陈小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柳军;热化学非平衡流及其辐射现象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4 范晓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计算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雷静;射流混合型高超声速低温喷管流动过程及设计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彭钧;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乘波布局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贺旭照;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数值模拟和超声速流动的区域推进求解[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8 王学德;高超声速稀薄气流非结构网格DSMC及并行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王翼;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李晓宇;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布局气动外形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丽丽;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李四新;高超声速稀薄过渡流气动热关联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常中东;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分析与评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薛青;高超声速火箭气动加热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建伟;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明;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气动热测量中的红外热图技术试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贾志强;飞行器气动加热数值与工程结合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高建力;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估算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方磊;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张羽;高超声速弹丸气动烧蚀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娇;美国防部发射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10年
2 晓丽;美国研制新型高超声速无人机武器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3年
3 苏恩泽;空天新科技引领新变革[N];学习时报;2009年
4 张晋平;X-43A高超声速验证机预备2月进行飞行试验[N];中国航空报;2004年
5 黄志澄;挑战飞行极速[N];中国航天报;2004年
6 洪安 于杰 记者 于莘明;我国第一座高超声速数值风洞建成[N];科技日报;2007年
7 丹丹;高超声速点燃美军激情[N];中国航空报;2011年
8 张洋;德国将试飞新的高超声速/极超声速试验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11年
9 ;21世纪的航空前沿技术[N];北京科技报;2002年
10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锋 党委书记 郭京朝;航天空气动力长空博击建功勋[N];中国航天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