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鲁棒控制器设计及稳定裕度研究
【摘要】:飞机鲁棒控制研究对改善飞机性能、提高航运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实际需要出发,将H_∞理论应用于飞机这一复杂高阶系统的控制问题,完成了从鲁棒控制器设计到系统稳定裕度检验的全过程。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Riccati方程方法研究了阵风干扰下飞机着陆的H_∞控制问题,设计了具有鲁棒稳定性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2.提出了一种参数选择方法,用于确定高阶Riccati方程的加权矩阵。此方法为高阶Riccati方程求解中加权矩阵选择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思路。
3.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设计了飞机着陆H_∞控制器,给出的参数选择算法降低了高阶LMI参数矩阵选择的难度。
4.对Riccati方程方法与LMI方法做了比较研究,从理论和试验两个角度说明了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并得出了两种方法在相同假设条件下具有一定等价性的结论。这一等价性主要表现在:在H_∞状态反馈控制问题的求解上,二者的效果是相当的。
5.研究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稳定裕度检验问题,完成了鲁棒控制器设计及稳定裕度检验的完整过程。
6.对某型飞机及其飞控系统的鲁棒稳定裕度进行了检验。
|
|
|
|
1 |
吴志清;阶梯模型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改进[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2 |
孙金生,王执铨,胡维礼,胡寿松;强稳定鲁棒控制器的设计[J];信息与控制;1995年01期 |
3 |
朱军,黎阳生,王银河,张嗣瀛;一类时滞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J];信息与控制;2000年05期 |
4 |
刘飞,张伟宁,翟海峰,褚健;一种峰峰增益指标鲁棒控制器设计[J];基础自动化;2001年04期 |
5 |
何静;张昌凡;龙永红;;一种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4年01期 |
6 |
史忠科;飞行器模型簇描述及鲁棒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4年08期 |
7 |
王常虹;刘斌;陈国成;姜春雷;刘均;;基于同伦法的跟踪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
8 |
万淑芸,徐桂英;电液伺服系统鲁棒控制器研究[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
9 |
陈卫东,顾仲权;基于容限控制策略的结构振动鲁棒控制器设计[J];航空学报;1992年09期 |
10 |
刘先锋;樊慧津;;无拖曳卫星的推进器不确定下鲁棒控制器设计[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4年01期 |
11 |
张显库,贾欣乐;用镜像映射方法求非稳定过程的鲁棒控制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4期 |
12 |
栗鹏霞;安锦文;;基于灵敏度理论的μ/QFT鲁棒飞行控制器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5期 |
13 |
王垒;王瑞革;;基于H_∞和μ综合的防空导弹鲁棒控制器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3年02期 |
14 |
徐立鸿,冯纯伯;基于规范化参数估计模型的自校正鲁棒控制器[J];信息与控制;1991年06期 |
15 |
褚健;于杰;王骥程;;基于状态变换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设计[J];自动化学报;1992年05期 |
16 |
章云;杨宜民;徐晓宁;李传芳;;新型两坐标微型驱动器及鲁棒控制器[J];广东工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17 |
严星刚,张嗣瀛;不确定非线性相似组合大系统的结构相似鲁棒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7年04期 |
18 |
宋春雷,王龙,黄琳;概率方法在鲁棒控制器综合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9 |
刘世岳;吕昕;霍春宝;;同时镇定及鲁棒控制器存在条件[J];控制与决策;2007年06期 |
20 |
谢晓竹;刘藻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