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mlet及其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国家自然基金(60472072)、航空基金(04153070)和重点实验室基金(51431020204HK0302)的支持下,对SAR图像边缘提取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1.对基于滤波的边缘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有SAR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多半采用先滤相干斑噪声,再进行边缘检测。消除或减少相干斑噪声本身就是一个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难题。这些方法在降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损失一些边缘信息,有时可能还会是一些关键信息,在这方面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该文详细分析并实现了现有的多种SAR图像滤波方法和边缘检测方法。
2.对Beamlet变换进行了研究。Beamlet分析是一种高维奇异性分析方法,Beamlet分析中线段的作用类似于子波分析中点的作用。但由于Beamlet包括子波所没有的方向信息,所以比子波有一定的优势。Beamlet分析最主要的问题是计算量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快速离散Beamlet变换MFDBT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速度。同时我们提出了新的新的瓦片回归分区算法,提高了直线检测和拟合的精度。基于人工和真实图像的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方法的有效性。
3.将Beamlet变换应用到SAR图像边缘检测中,提出了一种不需要滤波,直接进行边缘提取的方法。传统的SAR边缘检测算子都是本质上都基于像素的灰度上的变换,也就是像素点灰度的奇异性。所以也很难完全解决噪声尤其是相干斑噪声的影响。当图像受相干斑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它们的处理结果往往很不理想。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边缘检测问题。我们定义了线性奇异性。根据奇异性定义,噪声点只含有点奇异性,而不具备线性奇异性。而真实边缘同时基本具备点奇异性和线性奇异性。我们提出了基于Beamlet的边缘提取方法,利用Beamlet提取线性奇异性,直接在含噪图像上进行边缘提取。和现有的利用Hough变换、Radon变换、Beamlet变换等进行线性目标检测(比如道路,桥梁等)不同的是,现有方法都是先进行边缘检测,再在边缘图像上进行直线检测。而我们的基于Beamlet的边缘提取方法直接对原图像处理,而不是对边缘图像进行后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干斑对边缘提取的负面影响。
|
|
|
|
1 |
安成锦;杜琳琳;王卫华;陈曾平;;基于融合边缘检测的SAR图像线性特征提取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6期 |
2 |
吕毅,孙洪,曹永锋,王青,徐戈;一种改进的SAR图像边缘检测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1期 |
3 |
周蓉蓉,陈刚;一种基于小波的SAR图象边缘检测方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0年01期 |
4 |
周蓉蓉,陈刚,王正志;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SAR图像边缘检测方法[J];遥感信息;2000年01期 |
5 |
侯彪,刘芳,焦李成;高分辨SAR图像中桥梁目标的自动分割[J];激光与红外;2004年01期 |
6 |
曾接贤;祝小超;符祥;;Beamlet分析的药柱裂纹图像边缘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05期 |
7 |
张红蕾;宋建社;张宪伟;;一种基于多重分形的SAR图像边缘检测方法[J];电光与控制;2007年05期 |
8 |
周秋洁;一种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SAR图像分割方法[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9 |
易成龙;王正明;郭良益;;基于控制点的SAR图像亚像素自动配准[J];计算机仿真;2010年08期 |
10 |
尹聪颖;焦斌亮;;SAR与TM图像自动配准算法研究[J];电子技术;2009年08期 |
11 |
张俊梅;;SAR图像分割方法浅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3期 |
12 |
唐向宏,龚宇,龚耀寰;用M带小波变换实现图像的边缘检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13 |
蒋志新,章鲁;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自适应图象边缘检测技术[J];微型电脑应用;1997年06期 |
14 |
姚若河,金松生,宋凯生;一个二值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J];微型机与应用;1997年02期 |
15 |
戴擎宇,杨占昕,梅士兵,何佩琨,韩月秋;基于TMS320C80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的研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16 |
杨亚军,张红林,李言俊,胡战虎;基于小波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J];弹箭与制导学报;1998年04期 |
17 |
尹平,王润生;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的分类及比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8年01期 |
18 |
王博,潘泉,张洪才,戴冠中;小波变换边缘检测特性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8年02期 |
19 |
邱慧敏,杨济安;B样条函数与图象边缘检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20 |
周广生,米根锁;基于图像形态滤波的边缘检测[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