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学边界条件优化设计及工程实现方法研究
【摘要】:对于处于恶劣振动环境中的工程结构,为了控制结构振动水平,需要准确地分析、预测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对结构进行动态设计。进行坏境振动试验,需要试验夹具能够反映或模拟实际结构的动力学边界条件,是一个结构动力学边界设计问题。本文针对结构动力学边界条件的识别和结构边界的动力学设计,开展结构边界动力学条件的时域识别方法和有固有频率和振型要求的结构边界条件动力学设计研究,并将着重于通过工程上可实现的结构模拟真实结构提供给实际结构的动力学边界。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结构边界条件设计与工程实现作系统的研究。
一、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在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结构界面连接部位和边界条件的准确表述存在困难。因此,通过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辨识连接界面与边界条件的物理参数的方法受到普遍重视。人们对连接界面与边界条件参数识别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连接参数的识别方法,多数识别方法是频域方法。本文利用广义微分变换,将结构动力学方程变换为一组离散域上的线性方程,不但便于进行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而且可得到识别结构动力学边界条件的时域方法。
二、用数值模拟和实验进行边界条件参数识别的研究。试验中,通过设计一个带有弹性边界的悬臂梁结构,在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测量梁结构在简谐激励下有和无弹性边界时的响应,用所建立的基于微分变换的结构动力学边界条件识别方法对梁结构的边界参数进行识别,验证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三、结构的边界条件对结构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明显,且边界条件的设计变量数一般要比结构内部的参数少,因而可通过设计结构边界条件来满足所要求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工程结构的环境振动试验中,按动力学特性来设计边界结构或柔性夹具,可使环境振动试验能够反映或逼近实际情况,从而有利于实现结构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和振动控制。本文将对结构动力学边界条件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研究进行动力学边界条件设计的设计准则,从结构在外载荷激励下的动响应分析出发,导出可表示结构动力学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结构边界条件动力学条件设计或模拟的准则。进而确定进行结构边界条件的动力学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以表示结构振型差的范数为目标函数,要求的结构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的优化策略。
四、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模态截断和振型误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
|
|
|
|
1 |
刘中生,陈塑寰,赵又群;模态截断与简谐载荷的响应[J];航空学报;1993年09期 |
2 |
赵又群,刘瑞军,曲庆文,柴山;模态截断与简谐载荷响应精度的改进[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3 |
赵又群,柴山,马浩,曲庆文;模态截断与简谐载荷响应的改进[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
4 |
赵又群,刘中生,陈塑寰;模态截断与简谐载荷的响应灵敏度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1996年03期 |
5 |
金栋平,胡海岩;结构碰撞振动的建模与模态截断[J];固体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
6 |
白长青,许庆余;改进的直接部件模态综合法[J];应用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
7 |
兰彭洪,罗林开,陈亚陵;挠性卫星姿态低阶鲁棒控制器设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1期 |
8 |
谢能刚,宋培玉;关于线性振动系统模态叠加法的一个注记[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9 |
;力学[J];全国新书目;2003年06期 |
10 |
陈宜言;许有胜;宗周红;;九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环境振动试验与模态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1 |
左小刚;宗周红;;洪塘大桥六跨预应力连续梁的动力特性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2 |
杨安钦;张建霖;;利用模态截断技术分析多点连接主次结构耦合系统的地震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3 |
鞠彦忠;郑维权;周冠男;;独塔斜拉桥的环境振动试验与分析[J];实验力学;2009年01期 |
14 |
王晋麟;曹登庆;宋敉淘;;大型动力系统的降维:基于模态截断的非线性Galerkin方法[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9年02期 |
15 |
张京军;何丽丽;高瑞贞;;基于模型降阶的压电柔性结构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7期 |
16 |
瞿祖清,傅志方;频响函数计算的高精度级数展开法[J];计算力学学报;1998年02期 |
17 |
张京军,王南,陈宝政;遗传算法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的应用[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8 |
任伟新;林友勤;彭雪林;;大跨度斜拉桥环境振动试验与分析[J];实验力学;2006年04期 |
19 |
任伟新;彭雪林;;青洲斜拉桥的基准动力有限元模型[J];计算力学学报;2007年05期 |
20 |
吕斌;谭申刚;万志强;杨超;;T型尾翼动气动弹性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