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锂合金的相场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
本文以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基于微观相场和连续介质相场动力学方程,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下,不同成分合金中δ′相沉淀机制;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时效状态下亚晶、T_1相和δ′相的形态、分布等微观组织,采用扫描电镜及半定量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细观断裂方式以及与宏观力学性能关系。为我国新一代铝锂合金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亚稳区合金δ′相沉淀机制以非经典形核长大机制为主,具有一定的失稳机制特征;失稳区合金首先形成大范围的有序畴,而后发生失稳分解,表现出一定的形核长大机制特征。过渡区合金同时表现出形核长大和失稳分解两种机制的特征。因此无论合金成分如何,δ′相的形成机制均为形核长大机制与失稳分解机制的结合,随Li含量升高,失稳分解机制的特征逐渐加强。在整个成分范围,包括平均场失稳线上,δ′相沉淀机制的变化是渐进的,未突变。改变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也不会引起沉淀机制的突变。增大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使δ′相沉淀机制向失稳分解机制偏移。
δ′相沉淀最初均经或长或短的等成分有序化,并形成非化学计量比有序相,而后逐渐发展成化学计量比有序相。随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增大,有序相界面厚度逐渐增大,但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临界形核功逐渐减小,临界晶核半径先保持不变,而后增大;形核率先增后减;原子簇聚速度加快,非化学计量比有序相存在时间缩短。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对过渡区合金的影响比较大。
2090和2090+Ce合金中亚晶均为等轴状;T_1相析出的孕育期比δ′相的长很多。模拟计算与实验观测δ′相粗化规律相符,均为数量逐渐减少,尺寸长大。稀土元素Ce促进T_1相和δ′相的析出,但抑制二者粗化,抑制亚晶长大。2090+Ce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速度比2090合金慢。
随时效温度升高或时间延长,室温拉伸断裂方式从以韧窝开裂为主,逐渐变成以分层开裂为主,而后逐渐向沿亚晶界开裂过渡。不同预拉伸量下,断裂韧性试样断口特征随裂纹扩展,逐渐由以韧窝为主转变为以分层开裂为主,最后转变为准解理断裂。预拉伸量增大、时效温度提高、或时间延长大,韧窝比例下降,分层开裂比例和准解理比例逐步提高,分层厚度均逐间变薄。2090+Ce合金断裂方式演化速度比2090合金要慢,与两合金微观组织演化速度的规律相对应。
时效过程中δ′相与T_1相的尺寸、数量、分布,沿晶稳定相,晶界无沉淀带等微观组织对晶内和晶界强度的不同作用是影响细观断裂方式最主要的因素。分层裂纹由于时效过程中晶界弱化,试样中心在三向拉应力作用下产生首个裂纹,随后在试样四分之一处、八分之一处……,不断产生。分层开裂是微观组织与外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90和2090+Ce铝锂合金在各时效状态下,强度相当。随时效时间延长,合金强度先升后降。随时效时间延长,2090合金延伸率先降后升。2090+Ce合金延伸率先略升再下降,与强度规律变化相似。2090+Ce合金的延伸率在各时效温度和时间均高于2090合金的延伸率。随着预拉伸量的增大,断裂韧性下降,临界裂纹长度略降。时效温度高,断裂韧性降幅增大。随时效时间的延长,断裂韧性下降,临界裂纹长度基本不变。预拉伸量增大、时效温度升高或时间延长,都使分层比例越大、分层厚度减小。随裂纹扩展,分层比例先升后降,在稳态扩展区往往出现最大值,分层厚度单调下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G146.21
|
|
|
|
1 |
黄光杰,汪凌云;铝锂合金的发展、应用和展望[J];材料导报;1997年02期 |
2 |
黄兰萍,郑子樵,李世晨,蒋呐,范云强,谢绍俊;铝锂合金的研究与应用[J];材料导报;2002年05期 |
3 |
杨守杰,陆政,苏彬,戴圣龙,刘伯操,颜鸣皋;铝锂合金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1年05期 |
4 |
董自明;铝—锂合金的发展和当今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1999年05期 |
5 |
夏德顺;新型轻合金结构材料在航天运载器上的应用与分析(下)[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0年05期 |
6 |
王崇愚;多尺度模型及相关分析方法[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年01期 |
7 |
曹礼群,崔俊芝,诸德超,罗剑兰;具有周期孔洞和振荡系数的二阶椭圆算子谱分析与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A辑);2002年04期 |
8 |
马坚伟,朱亚平,杨慧珠,徐新生;多尺度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波动方程[J];计算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
9 |
胥建龙,唐志平;离散元与有限元结合的多尺度方法及其应用[J];计算物理;2003年06期 |
10 |
姚大平;胡壮麒;李依依;张匀;师昌绪;;Cu对Al-Li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0年02期 |
|
|
|
|
|
1 |
高隽,黄伟;科学计算 可视化[J];安徽科技;2000年06期 |
2 |
严卫东,刘汉武,杨爱民,黄太文,熊玉华,刘林;非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叶片晶粒组织的二维模拟[J];材料导报;2002年04期 |
3 |
严卫东,刘汉武,熊玉华,杨爱民,刘林;非定向熔模铸造过程中高温合金叶片晶粒组织的计算机模拟[J];材料工程;2002年04期 |
4 |
于海青;刘英才;;蒙特卡罗法模拟Pb-Sn共晶合金[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年04期 |
5 |
杨玉娟;王锦程;朱耀产;张玉祥;杨根仓;;自由共晶生长的多相场等温数值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4期 |
6 |
杨玉娟;王锦程;张玉祥;朱耀产;杨根仓;;多相场模拟非共晶成分CBr_4-C_2Cl_6合金层片生长的形貌选择[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04期 |
7 |
张玉妥,李殿中,李依依,庞维诚;用相场方法模拟镍的枝晶生长[J];材料研究学报;2002年05期 |
8 |
朱鸣芳,于金,洪俊杓;金属凝固显微组织的计算机模拟[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5期 |
9 |
郭靖原,洪泽恺,陈民,过增元;金属凝固与晶体生长过程的蒙特卡罗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6期 |
10 |
张清光,陈民,过增元;过冷熔体中枝晶生长的相场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
|
|
|
|
|
1 |
黄钧声;张新明;左铁镛;;快速凝固铝锂合金真空除气热压的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2 |
黄光杰,汪凌云,杨文敏,蒋作文,刘诚;1420Al-Li合金模锻件热处理新工艺及机理[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2期 |
3 |
谭启;铝锂合金的阻尼行为[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年06期 |
4 |
沈健,章四琪,张新明,卢斌;2091铝锂合金的强化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4年05期 |
5 |
王大勇,冯吉才,王攀峰;铝锂合金搅拌摩擦焊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6 |
;制造飞机新材料——铝锂合金[J];机电工程技术;1984年03期 |
7 |
黄钧声,张新明,左铁镛;快速凝固铝锂合金粉末特性对其挤压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1995年03期 |
8 |
王明星,岑昆,刘忠侠,宋天福,王三军,刘志勇,翁永刚;钪对铝锂合金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年02期 |
9 |
范云强,陈志国,郑子樵,李艳芬;分级时效对Al-Cu-Li-Mg-Mn-Zr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4期 |
10 |
韩秉强;铝锂合金的超塑性和空洞现象[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