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系统的控制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
由于自然界固有的非线性因素,使得混沌现象无处不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混沌的不确定性,系统中出现混沌是有害的,有必要在系统出现混沌时进行控制;而另一方面,混沌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但是混沌奇怪吸引子内的轨线(或信息)是高度不稳定的,瞬息万变,难以捕捉,因此即使混沌信息存储下来,也会改变,往往难以重复识别,如不加以控制,根本无法应用。
混沌控制问题是当前非线性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已有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控制方法。
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逼近非线性模型的能力。本文采用收敛速度很快的RBF神经网络实现混沌系统的控制。RBF神经网络通过未知混沌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去学习该混沌系统,然后根据Lyapunov方法设计控制器。文中证明:当RBF网络能很好的逼近被控的混沌系统时,该方法的控制精度能够确保。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仿真的结果大明基厂 卜BF 神经网络的混炖控制方法可以在系统模刑未知的。陷
况卜实现控制,当系统参数存在摄动和有测量误差时控制仍然有效。
实际卜村中对控制过程中的系统状态和控制量都有一定的要求,由此本文
徙山了基丁最小能桓的控制方法。文中对解冰非线性人系统问题的两级算法进
汀了改进。上级对11-线性系统的某些量进行预估而变成线性系统,然后用动态
规划解扒该线性系统的忧化问题;卜级对预估的量进行重新修正预估,直到预
估的虽趋丁恒定便达到最优。针对虫曰模刑和 Henon 映射的仿真验证了此方
i上的有效性,汁且此方法的控制能量足最小的。
|
|
|
|
1 |
李崇文;臧小刚;唐斌;;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混沌系统控制[J];信息技术;2006年10期 |
2 |
刘瑞平;郭昕;沈福民;;混沌时间序列中弱信号的检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07期 |
3 |
黄晓峰,潘立登;基于增广RBF神经网络的混沌系统辨识[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4 |
张袅娜;张德江;冯勇;;非匹配不确定混沌系统的RBF神经滑模同步[J];控制与决策;2007年10期 |
5 |
赵小国;杜琦;阎晓妹;;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分数阶混沌系统控制[J];信息与控制;2010年02期 |
6 |
李冬梅;王正欧;;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1年02期 |
7 |
陈军;韦鹏程;张伟;杨华千;;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混沌映射的Hash函数构造[J];计算机科学;2006年08期 |
8 |
罗洪军;徐秀平;李柱峰;;基于空域相关的RBF神经网络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9 |
刘瑞平;沈福民;;混沌时间序列预测与目标检测[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
10 |
朱丽莉;张永顺;李兴成;;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混沌背景下瞬态弱信号检测[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1 |
王晶,高金峰;神经网络在混沌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2 |
高智中;;一个新的混沌系统及其混沌控制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3 |
柴天佑,王笑波;RBF神经网络在加速冷却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学报;2000年02期 |
14 |
汪晓东,叶美盈;RBF神经网络在表面粗糙度光纤传感器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1年09期 |
15 |
刘文菊,郭景;RBF神经网络中心选取OLS算法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6 |
陶红勇,王京,刘聪;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板形缺陷识别[J];新疆钢铁;2003年02期 |
17 |
马翔,陈新楚,王劭伯;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电站锅炉燃烧系统非线性建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8 |
张焱,沈振康,王平;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背景估计及红外小目标检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9 |
杨延西;刘丁;辛菁;;基于LS-SVM的机器人逆运动学建模[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5期 |
20 |
荣盘祥;杨晶;胡林果;马广富;;基于RBF网络的SCARA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