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下游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摘要】:
调整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降低潼关高程以改善渭河下游严重的淤积状况,是当前我国治黄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潼关高程降低后,渭河下游河道将发生怎样的冲淤调整是直接关系到渭河下游综合治理规划等决策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渭河下游河道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一维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以便用于研究潼关高程降低后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过程。
本文通过总结已有泥沙数学模型优缺点并结合渭河下游泥沙问题,建立了适用于渭河下游的非恒定流一维泥沙数学模型。考虑到冲积河流的滩槽特性,将河道断面进行分滩分槽的处理;使用Preissann四点隐式差分格式对数学模型基本方程组进行了离散;在水力计算中,对圣维南方程组求差分数值解,并对差分方程中的系数计算做了详细的讨论后提出了其计算方法;在泥沙计算中,考虑了悬移质级配对河道冲淤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分组泥沙的泥沙计算方程。通过使用Preissann四点隐式差分格式使得本模型适用于长距离的天然河道进行洪水演进和冲淤变形计算。所建模型已编制成计算机程序,通过渭河下游实测水沙资料进行了验证。利用所建模型计算出的1983年7月至10月渭河下游临潼至华阴段汛期洪水的水位过程线、流量过程线以及含沙量过程线均与相应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说明本文所建泥沙数学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河床变形实际情况,可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
|
|
|
1 |
万兆惠,宋天成;一维泥沙数学模型在黄河下游应用的讨论[J];水科学进展;1993年02期 |
2 |
李义天,尚全民;一维不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J];泥沙研究;1998年01期 |
3 |
周建军,林秉南,王连祥;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水利学报;1993年11期 |
4 |
李大鸣,李冰绯,张红萍;伶仃洋泥沙数学模型在规划工程中的应用(英文)[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02年04期 |
5 |
李保杰;黄巧华;于法展;马明栋;周婷;李战成;王巧成;;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现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2期 |
6 |
易家豪;;展望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港口航道工程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
7 |
李寿田,拾兵,于诰方,齐勇,孙秀竹;青岛大沽河口泥沙数值模拟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8 |
刘江川;李大鸣;李玲玲;;水沙河口衔接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1期 |
9 |
赵克玉,王小艳;一维泥沙数学模型中有关问题的商榷[J];水土保持通报;2003年06期 |
10 |
周志德;;浅谈泥沙研究的困难[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1期 |
11 |
黄碧珊;水电站下游河道中非恒定流的一维数学模型[J];水运工程;1990年10期 |
12 |
李义天;河道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1989年02期 |
13 |
;《泥沙研究》1993年第1~4期目录[J];泥沙研究;1993年04期 |
14 |
朱江,曾庆存,郭冬建,刘卓;关于航道挖泥沙工程最优控制问题[J];中国科学E辑;1997年01期 |
15 |
张俊华,张红武,王严平,张柏山;多沙水库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9年01期 |
16 |
;黄河下游河道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讨会在郑召开[J];治黄科技信息;2001年05期 |
17 |
黄景祥;堰闸非恒定流流量系数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82年03期 |
18 |
王祥三;显式有限元法在河网非恒定流分析计算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88年03期 |
19 |
李春华,李永祥;明槽非恒定流流量控制及量测试验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1995年04期 |
20 |
;学术动态[J];泥沙研究;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