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镁合金半固态挤压成形性能及凝固组织研究

熊爱华  
【摘要】:本文在自行研制的镁合金半固态成形原理试验样机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 了SIUA法压缩变形制备半固态AZ91D镁合金的挤压成形性能,分析了工艺参数对镁 合金半固态挤压成形性能的影响及半固态浆料的流动方式,对成形制品的力学性能进 行了初步测试,采用日本JSM公司JSM-6700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断口进行 了分析,采用PHILIPS公司XL20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AX公司DX4能谱分析仪,观测、 分析了半固态挤压制品凝固组织的特点及凝固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① 半固态等温温度对挤压充型性能的影响作用最明显,其次是保温时间,形变率 的影响作用最小;随着半固态等温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浆料的充型性 能一直升高,但形变率对合金浆料的充型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随着形变率的增人合 金的充型性能先升高,后急剧降低,再升高。 ② 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优选的工艺参数分别为:半固态等温温度580℃,保温时 间20min,形变率20%。 ③ 在半固态条件下,当原始固相晶粒较多时,初晶α相的生长方式表现为依附生 长为主:当浆料中液相率较高时,初晶α相主要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④ 半固态液相发生共晶转变,既存在离异生长方式,也存在共生生长方式,主要 取决于初晶α的生长方式。如果初晶α相以依附方式生长,则形成离异共晶:如果初 晶α相以树枝晶方式生长,则形成共生共晶。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⑤铸态镁合金试棒的断裂方式是解理断裂或者准解理断裂,解理台阶十分明显; 而经过SI\IA法半固态处理挤压成形后的试棒以沿晶断裂为土,同时也有韧窝出现。 说明具有非枝品组织的半固态合金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关键词:SI狱法镁合金半固态挤压成形性能凝固组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志强;乐启炽;崔建忠;;高强超声对Mg-Ca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03期
2 李英虹;许光明;崔建忠;;电磁场对镁合金熔体的净化作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8年07期
3 郭峰;李克;肖雄亮;李明雄;王晓东;;超声处理温度区间对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J];矿冶工程;2009年05期
4 李伟轩;张世斌;邓康;王业双;徐河;任忠鸣;;电磁连铸AZ31镁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偏析[J];稀有金属;2007年06期
5 刘志勇,许庆彦,柳百成;压铸工艺对镁合金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J];铸造;2004年08期
6 韩富银;张金山;卢斌峰;;电磁搅拌对镁合金AZ91D凝固组织的影响[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7年02期
7 包卫平,许光明,郑佳伟,崔建忠;不同磁场作用对AZ31镁合金的凝固组织的影响[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3年03期
8 许光明,包卫平,郑佳伟,左玉波,崔建忠;磁场作用下合金元素在AZ31镁合金中的分布[J];稀有金属;2004年01期
9 包卫平,许光明,班春燕,崔建忠;静磁场对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10 石大鹏;李秋书;赵彦民;刘敏娟;;电磁搅拌工艺对AZ31变形镁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0年01期
11 黄海军;陈体军;马颖;李元东;郝远;;触变成形AM60B镁合金组织研究[J];铸造;2011年02期
12 王武孝,蒋百灵,介万奇;AZ91镁合金半固态凝固组织特征的研究[J];铸造技术;2004年12期
13 夏鹏举;蒋百灵;张继源;袁森;;改善Mg-Al系镁合金离异共晶β相的方法[J];热加工工艺;2007年17期
14 李懋廉;王洪琴;贾淑芝;申明阳;;铝—镁合金膜的制备及性质、结构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86年02期
15 关学丰;;当代镁合金的发展情况[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16 ;一种新的镁合金AE42×1[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2年07期
17 李玉兰,刘江,彭晓东;镁合金压铸件在汽车上的应用[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9年S1期
18 文斯雄;镁合金零件局部的抗蚀保护[J];电镀与精饰;1999年05期
19 ;富来远东公司组织镁合金压铸考察团赴德国考察镁合金压铸技术及设备[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年01期
20 ;富来远东公司组织镁合金压铸考察团赴德国考察镁合金压铸技术及设备[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榆;龙思远;张小红;曾聪;;AZ61镁合金的差热分析及凝固组织观察[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志强;乐启炽;崔建忠;;芯部导入磁致振动对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杨春楣;丁培道;任正德;陈绪宏;潘复生;;双辊法连铸镁合金薄带坯工艺与凝固组织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志强;乐启炽;邵志文;崔建忠;;超声处理对Mg-Al二元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张志强;乐启炽;崔建忠;;超声处理对Mg-Al二元镁合金组织细化的影响[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川林;曹洋;黄少东;唐全波;赵祖德;;镁合金等温成形工艺的研究及应用[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董青;罗勤;罗斌;江萍;;镁合金碎屑的回收利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8 张娅;曾小勤;卢晨;丁文江;;ZK60-MM镁合金铸态和挤压态组织和性能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9 周学华;卫中领;徐乃欣;陈秋荣;;不同稀土的添加对AZ91D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李忠盛;杨明波;潘复生;张静;;Zn对Mg-3Al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传军;铝、锌、镁合金电化学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东利;固溶态AM60B镁合金高速撞击变形及损伤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东南;半固态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娅莉;镁合金表面处理新方法及纳米改性轿车面漆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颜廷亭;AZ31B镁合金的生物医用表面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贾素秋;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与防护[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光玉;镁合金表面有机涂层和化学镀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牛丽媛;镁合金锌系复合磷化膜成膜机理、微观结构及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房灿峰;高性能镁合金电磁改性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杨旭;镁合金表面有机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爱华;镁合金半固态挤压成形性能及凝固组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赵康培;基于数值模拟的镁合金通讯件压铸模具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3 苏允海;双逆变脉冲磁场作用下镁合金TIG焊[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4 杨宁宁;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及神经网络预测系统[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黄亮;铝和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6 龙治辉;添加金属锆提高镁合金起燃点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刘云静;AZ91D镁合金表面激光改性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恒;镁、铝异种金属激光胶接焊工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麻彦龙;高强度变形镁合金ZK60合金相的控制与成分优化[D];重庆大学;2004年
10 沈勇;镁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焊及活性化焊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前;日本三协立山等公司不使用SF6开发镁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明茜;车用镁合金 星火等待燎原[N];中国汽车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史爱萍;镁合金前景看好 吸引国内优势企业投资[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4 梁新民;建设镁业基地 打造世界镁都[N];太原日报;2007年
5 董春明;两岸镁协实现互访谋求镁合金更大发展空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6 顾鑫;云海金属募资3.5亿建镁合金项目[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何金梅;镁合金的主要应用领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王祝堂;推广镁合金门窗值得商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9 ;加强技术集成创新 培育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10 记者 陈岩;新型镁合金产品聚集天津国际自行车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