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淤积信息与流域降雨产流产沙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在全面了解了淤地坝的发展现状以及
国内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坝的勘察观测取样分析与室内实验
计算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流域降雨产汇流产沙理论和数理统计
理论,开展了淤地坝淤积过程与流域降雨径流产沙关系的研究,目的是
为探索解决水毁问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防治途径,为黄土高原缺乏资
料地区进行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评价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
环境效应,以及为建立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报模型提供基础。通过近两年
相关的试验与研究工作,取得以下结论:
(1) 坝地层状淤积物干容重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坝地淤积物中,
各层淤积物的干容重在淤积层总厚度不超过10m时,干容重从上向下呈
现基本稳定特征,而当淤积厚度超过10m时,随着淤积深度的加大,干
容重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当坝地淤积情况相似(淤积年限相近,淤积厚度
相当)时,干容重随淤积深度的变化趋势接近。
(2) 坝地层状淤积物的颗粒分析结果表明,坝地淤积物的粒径分布
与地形地貌相关性不显著;坝地淤积物中,各层的级配曲线均为均匀级
配,而且各淤积层淤积物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 025-0. 1mm之间,而且各
淤积层粒径在0. 025-0. 1mm范围内其质量百分数变化幅度最大。
(3) 对于无泄洪设施的淤地坝,建立了次降雨径流产沙过程之淤积
泥沙量与降雨侵蚀力的相关方程,其型式均为指数函数:y=axb,y为
坝地每层泥沙淤积量,x为降雨侵蚀力,a,b为方程系数和幂指数。假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设检验结果显示,相关性程度较好。
(4)对于无泄洪设施的淤地坝,建立了次降雨径流产沙过程之淤积
泥沙量与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工泊的相关方程,其型式均为指数函数:
夕=ae加,y为坝地每层泥沙淤积量,X为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a,b为
方程系数和幂指数。经假设检验和实测资料验证,此关系相关性较好,且
与实际观测过程吻合较好。
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淤积信息,淤积层干容重变化,次降雨径流
产沙关系,淤积物颗粒级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V649;S157
|
|
|
|
1 |
王协康,方铎;土壤侵蚀产沙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2 |
陈浩;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系统侵蚀与产沙关系[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
3 |
蔡强国,陆兆熊,王贵平;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模型[J];地理学报;1996年02期 |
4 |
郑粉莉,康绍忠;黄土坡面不同侵蚀带侵蚀产沙关系及其机理[J];地理学报;1998年05期 |
5 |
焦菊英,王万忠,李靖,郑宝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
6 |
左仲国,董增川,王好芳;淤地坝系水资源系统分析模型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7 |
石辉,田均良,刘普灵,周佩华;利用REE示踪法研究小流域泥沙来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6年05期 |
8 |
孔亚平,张科利;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沿程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2003年01期 |
9 |
方学敏,曾茂林;黄河中游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J];泥沙研究;1996年03期 |
10 |
焦菊英,王万忠,李靖,郑宝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淤地拦沙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