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峪水库上游河道主槽入库流量的研究与计算
【摘要】:
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为了防洪和水资源利用,全国共修建了8.6万多座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3000多座,其余为小型水库。小型水库的数量占到了修建水库总数的95%以上,是世界上修建水库最多的国家。国家水文局和省市水文局仅对大中型水库设置入库站,由国家负责大中型水库入库流量的监测工作,但对小型水库入库站流量监测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陕西省渭南市涧峪水库于2007年建成后,由于上游河道入库流量的监测未能解决,因而给水库的运行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为此,本文在总结了小型水库入库站流量监测的方法后,依据水库现场勘测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距涧峪水库大坝上游约3公里处的河段主槽上设置低堰进行流量监测的方案。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本文对低堰方案的设计、水工模型试验的成果、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水位与流量的实测资料推算河道糙率,进而利用河道水力学方法计算入库流量的方法步骤分别做详细论述。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寻求了涧峪水库大坝上游约3公里处的河段适宜的测流断面及相应的水位流量关系,为入库流量的正确检验提供依据,而且还根据断面水工模型的实测试验水位与流量资料推求河床糙率的变化规律。
(2)介绍了河道水流数值模拟的方法,即圣维南方程组。推导了对于河道的非恒定渐变流计算采用变量z和Q表示的连续性方程及能量运动方程来计算模拟河道的圣维南方程组,并对圣维南方程组的解法(特征线解法)进行了推导。
(3)由水工实验模型测量水位、流量通过模型比尺转换所得到各计算断面的水位、流量值,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涧峪水库大坝上游约3公里处的河段主槽糙率进行率定,并对其进行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V131
|
|
|
|
1 |
金忠青,韩龙喜,张健;复杂河网的水力计算及参数反问题[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8年03期 |
2 |
董淑芳,何同溪;曼宁公式在管道水头损失计算中适用性的讨论[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3 |
齐鄂荣,罗昌;库区河道非恒定流糙率的选取及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2期 |
4 |
韩龙喜,朱羿,蒋莉华;山区型河道一维水力数值模拟糙率确定方法[J];水文;2002年06期 |
5 |
包为民;;洪水预报信息利用问题研究与讨论[J];水文;2006年02期 |
6 |
董文军,姜亨余,喻文唤;一维水流方程中曼宁糙率的参数辨识[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1年02期 |
7 |
周国栋,王桂仙,惠遇甲;非均匀沙床面阻力特性及计算方法[J];水利水电技术;1999年05期 |
8 |
葛守西,程海云,李玉荣;水动力学模型卡尔曼滤波实时校正技术[J];水利学报;2005年06期 |
9 |
姜加虎,黄群;三峡工程对其下游长江水位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1997年08期 |
10 |
包为民,卞毓明;感潮河段水位演算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1997年11期 |
|
|
|
|
|
1 |
齐鄂荣,罗昌;梯级水电站水量平衡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年10期 |
2 |
王芳群,钱坤喜;CFD在人工器官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1期 |
3 |
叶水根;西田各庄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地下水动态预测[J];北京水利;1997年04期 |
4 |
张杰,李永红;平面二维河床冲淤计算有限体积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5期 |
5 |
解以扬,李大鸣,沈树勤,李培彦,韩素芹,曾明剑;“030704”南京市特大暴雨内涝灾害的仿真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6期 |
6 |
王正中,申永康,彭元平,陈涛,赵颖;弧底梯形明渠临界水深的直接算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3期 |
7 |
黄国兵;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非恒定流数值分析与计算[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7年03期 |
8 |
侯国祥,翁立达,张勇传,叶闽;数理模型在流域水环境评估中的应用综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
9 |
韩用顺;杨命青;蒋宗立;袁会;姜军;;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建立与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
10 |
姜加虎,黄群;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位影响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年04期 |
|
|
|
|
|
1 |
金忠青;陈夕庆;;用脉冲谱法确定承压含水层非均值导水系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2 |
金忠青;陈夕庆;;用脉冲谱-优化法求解对流-扩散方程源项控制反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3 |
金忠青;陈金杭;;二维对流-扩散方程反问题的求解[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
4 |
包为民;流域水沙变化原因分类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
5 |
瞿思敏,包为民,张明,嵇海祥,胡其美;新安江模型与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比较[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6 |
瞿思敏,包为民,石朋,赵超;AR模式误差修正方程参数抗差估计[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7 |
李光炽,王船海;大型河网水流模拟的矩阵标识法[J];河海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8 |
董文军,朱志夏;床面稳定性条件在永定新河河床演变计算中的应用[J];海洋通报;1998年01期 |
9 |
包为民,瞿思敏,黄贤庆,胡其美,赵超,稽海祥;水文系统抗差权函数分析与检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8期 |
10 |
赵超,包为民,瞿思敏,嵇海祥,胡其美;遥测系统降雨观测粗差修正研究[J];人民长江;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