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定量化参数与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
【摘要】:
黄土由于其特殊的力学与工程性质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结构性是这种特殊性质的主要土力学原因。因此,土的结构性是黄土力学研究的基础。土结构性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定量化研究和结构性与土的力学与工程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在认真分析黄土力学、非饱和土力学、土动力学新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土结构性定量化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将结构性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非饱和黄土的静力和动力本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它的结构性本构模型。主要成果为:
1、本文在对综合结构势研究土结构性的思路进行系统分析和再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仍有不能反映土体在等向压缩时结构性变化的局限性。据此,开展了对综合结构势参数改进、完善的研究,提出了关于等向压缩应力对土结构性影响的土结构性参数和将释放结构性的思想与锥形稠度试验原理相结合,测定原状土结构性参数作为土物理属性指标的方法。
2、通过大量的试验,论证了这两个新的土结构性参数在描述土结构性变化方面的合理性与灵敏性,进而将它和描述剪切过程中结构性变化的已有的结构性参数相结合,论证了用这些结构性参数反映土由初始状态到等向围压、再到剪切的整个过程中结构性变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最后在动力条件下,利用结构性参数的上述概念也同样可反映土结构性变化与动应力应变发展的整个过程,进一步说明了综合结构势思想的科学性。
3、将不同土性条件、不同受荷阶段和不同荷载性质下的结构性变化曲线定量化,论证了它们用双曲线描述的途径、形式和优点,建立了在静力、动力条件下描述原状非饱和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土结构性本构关系模型,并对它们的功能用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曲线进行了合理性的检验。
|
|
|
|
1 |
王志杰;骆亚生;杨永俊;;不同地区非饱和黄土动力结构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8期 |
2 |
秦立科;李云璋;胡伟;;非饱和黄土结构性定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
3 |
张炜,张苏民;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强度特性[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04期 |
4 |
党进谦;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强度及其作用[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5 |
闫亚景;文宝萍;;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3期 |
6 |
邢义川,谢定义,李振;非饱和黄土的破坏条件[J];工程力学;2004年02期 |
7 |
田堪良;张慧莉;张伯平;骆亚生;;非饱和黄土静、动强度及其相关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
8 |
李永乐;张红芬;佘小光;侯进凯;杨利乐;;原状非饱和黄土的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0期 |
9 |
党进谦,李靖,王力;非饱和黄土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0 |
吴枫彩;;三轴应力状态下非饱和黄土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
11 |
朱丽娟;;降雨影响下的非饱和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J];科技风;2010年19期 |
12 |
蔡明宏;;关于非饱和黄土吸力—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07期 |
13 |
刘春,丁力;非饱和黄土强度特性的常规三轴试验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2年05期 |
14 |
刘奉银;张昭;周冬;;湿度和密度双变化条件下的非饱和黄土渗透函数[J];水利学报;2010年09期 |
15 |
李靖,党进谦,刘祖典;非饱和黄土中的吸力与有效应力[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6 |
王铁行;卢靖;张建锋;;考虑干密度影响的人工压实非饱和黄土渗透系数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
17 |
李浩东;骆亚生;王瑞瑞;李林科;;平面应变条件下非饱和黄土强度特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11期 |
18 |
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
19 |
李彦龙;苏立君;王铁行;王娟娟;;考虑密度和含水率影响的非饱和黄土吸力强度的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
20 |
员康锋;宿钟鸣;孙志杰;;非饱和黄土吸力与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
|
|
|
|
|
1 |
党进谦;阎宁霞;李靖;;非饱和黄土的强度和变形[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
2 |
井彦林;仵彦卿;林杜军;王志杰;秦喜文;;非饱和黄土的视电阻率与其工程性质关系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
3 |
骆亚生;邢义川;;非饱和黄土的孔隙压力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