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理论的秘密共享协议和对话协议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换变得越发迫切与频繁。如何确保交换过程中的信息的安全催生出以此为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密码学。然而,目前广泛应用于保密通信中的密码体制(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大多依赖于没有严格证明的数学难题,随着经典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量子分解算法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依赖于数学难题的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量子密码的出现使密码研究者们摆脱了这一窘境。量子密码学是密码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安全性受到量子力学基本规律的保证。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和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保证了量子密码体制具有无条件安全性和对窃听的可检测性,因此,量子密码体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应用前景。本文紧跟量子密码协议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基于两粒子纠缠态提出一个高效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协议中,除去用作检测窃听的粒子外,所有的EPR纠缠对均可以用作生成最终的秘密信息,因此,协议的理论效率接近100%。协议可以抵抗内部成员的攻击,诸如不可见光子检测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以及密集编码攻击对于提出的协议都是无效的,同时,一种被称为不透明欺骗攻击的有效性也被首次分析。
(2)指出两个高效的具有高容量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改进的协议是基于对两粒子纠缠态直接编码而不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局部正交变换的编码来实现,协议是安全高效的;同时,我们将协议成功的推广到多方的情况,为此类协议的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我们对此类量子秘密共享协议中存在的一个有趣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协议中共享的消息不是由Boss而是由代理联合生成的,这是与量子秘密共享的应用情景相违背的)展开讨论,通过对我们提出的协议做一些细微的修改即可避免此问题。
(3)分析了一个基于χ类型纠缠态的三方量子秘密共享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截获—重发攻击,协议中的不诚实成员Bob(注意,并不是Charlie)可以在没有Charlie的帮助下完全获得Alice所有的秘密信息。
(4)指出一个基于Bell态测量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中的不安全性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在原协议中,任何代理Alice(或Bob)可以在没有别的成员的帮助下非法的获得Trent的一半秘密消息;通过修改量子态和经典信息的对照表,最终使得协议安全;改进的协议拥有以下的优点:(a)成员不需要制备任何量子态,也不需要执行对粒子的任何局部正交变换操作;(b)在生成最终的秘密时,所有的成员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对纠缠对做Bell态测量;(c)除了在检测窃听阶段需要传输经典信息外,协议在执行过程中不需要传递任何经典信息;(d)所有的信息只需在量子信道中传输一次,这也就意味着由于信道中存在噪声而损失的粒子很少。
(5)指出一个可以实现多方与多方之间秘密共享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中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在原协议中,群组1中的最后一个成员可以非法获得协议中的大部分秘密。
(6)基于单粒子提出一个具有高量子比特利用率的量子对话协议,此协议可以抵抗拒绝服务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和不可见光子检测攻击,协议中不存在信息泄露问题,鉴于协议中不需要使用纠缠态粒子以及多态联合测量,因此协议是很适合于实际应用的。
|
|
|
|
1 |
王宏,蔡勉,肖国镇;分布式乘法计算[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2 |
马文平;有限域上二次型的密码学特性[J];计算机学报;2004年11期 |
3 |
余昭平;非低三噪声信道秘密共享通信系统的编码定理[J];通信学报;2000年06期 |
4 |
高峰修,黄根勋,张利民;基于RSA体制的秘密共享体制[J];通信技术;2001年06期 |
5 |
吕学琴;可共享多个秘密的秘密共享方案[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
6 |
蔡满春,马春光,杨义先,胡正名;一个新的分布环境下的拍卖协议[J];通信学报;2005年04期 |
7 |
乔明秋;朱悦冬;刘焕平;;多秘密共享可视密码及在防止欺骗上的应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
8 |
苏朋;刘焕平;;一个抵御唱票人欺骗的电子选举方案[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
9 |
滕猛,邹鹏,王怀民;一种主动秘密共享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年07期 |
10 |
马春波,何大可;门限失败—停止签名[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9期 |
11 |
崔国华;陈炯;刘磊;付才;;一种移动自组网中的可验证门限签名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5年S1期 |
12 |
章志明;邓建刚;余敏;;一种安全有效的多轮电子拍卖协议[J];计算机工程;2006年10期 |
13 |
李西洋;陈淑铭;李德胜;曹峰;;基于symmetric splitting BIBD的会议密钥协商协议[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09期 |
14 |
张郁;;动态归档解难企业内容管理 日立数据HCAP V2.0提供秘密共享数据保护[J];每周电脑报;2007年37期 |
15 |
杨宇光;张兴;;利用秘密共享的多方同时量子身份认证[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2期 |
16 |
郝蓉;宋智玲;李绪亮;;一个可验证秘密共享新个体加入协议的安全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
17 |
李虓,何明星;抗动态攻击的秘密共享方案[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8 |
原锦辉;周洪伟;;用秘密共享实现安全存储服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年S1期 |
19 |
王斌;关志峰;夏斌;李正权;;一个基于多方的公平交换协议[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20 |
姜明芳;朱宁波;;基于BTC与秘密共享的图像水印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