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系统设计
【摘要】:雷达工作的电磁环境比较复杂,经常受到各种杂波干扰。为了提取出所需目标,需要对杂波进行抑制。在工程实现中,一般采用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恒虚警和杂波图等方法来实现。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处理速率高,带宽大,配合DDR3强大的缓存能力,可以实现对雷达回波数据的高速处理。本论文对运动目标检测的相关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工程实现方式,论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的:1.从锯齿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工作原理出发,仿真了抑制固定地物杂波的动目标显示技术。比较了动目标显示的不同实现方式和优缺点;针对动目标检测技术,给出两种多普勒滤波器组的实现方式;针对雷达信号检测时的恒虚警检测处理,给出了四种恒虚警电路的实现方式;利用零通道幅度信息,建立了零速杂波图,并给出了超杂波检测方法;针对多普勒聚心技术,给出了工程实现方式。2.完成了硬件平台的设计。给出了信号处理板的结构框图,该处理板板间和板内数据传输带宽大,可以满足内外接口需求。给出了该硬件平台的FPGA资源,该FPGA集成度高,功耗低,并且能够反复编程;内部流水处理,能够大大降低处理延时,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有着更多的逻辑资源、乘法器和控制器等硬件资源,可以快速的进行信号处理和逻辑控制。FPGA内部存储空间有限,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缓存大量的数据。DDR3由于具有高速、大容量存储等优点,可以很好的与FPGA配合来实现数据缓存的功能。3.给出了雷达信号处理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案。设计了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恒虚警、超杂波检测和多普勒聚心等功能的框图。在数据缓存控制时,加入数据重排的功能。通过对DDR3地址位的控制,配合FPGA内部的缓存RAM,可以根据后级处理的需求,实现数据的重排,极大的缩短了信号处理时间。4.给出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FPGA所实现功能的正确性。并对本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给出了一些改进性措施。
|
|
|
|
1 |
陆必应;梁甸农;;天基稀疏阵运动目标检测模糊[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8期 |
2 |
彭书娟;马德宝;;一种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改进星载SAR动目标检测方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3 |
王芳;魏浩;朱飞燕;;动目标检测信号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J];科技资讯;2009年08期 |
4 |
李真芳,保铮,王彤,廖桂生;基于实测数据的地面慢速动目标检测[J];电子学报;2003年09期 |
5 |
康猛;王春花;赵磊;丁琳琳;;一种新的球载雷达运动目标检测方法[J];信息化研究;2010年06期 |
6 |
许睿鹏;仇晓兰;胡东辉;丁赤飚;;一种基于散焦偏移差的全带宽机载SAR动目标检测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10期 |
7 |
张春城,周正欧;浅地层探地雷达自动目标检测与定位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7期 |
8 |
王力宝;许稼;粘永健;皇甫堪;彭应宁;;基于空时等效采样复用的星载SAR宽域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J];信号处理;2009年12期 |
9 |
李涛;钟志峰;黄坚;;一种新的雷达动目标检测方法[J];微型机与应用;2012年17期 |
10 |
刘飞;王新洲;张鹏林;;基于聚类分析的运动目标检测与分割算法及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年06期 |
11 |
禹晶;段娟;苏开娜;;基于色度偏差的运动目标检测[J];计算机工程;2006年06期 |
12 |
姚远程;马上;;一种视频图像中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3 |
杨俊红;张强;周兵;;视频序列中的运动目标检测[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9期 |
14 |
于明;闫必行;阎刚;于洋;;融合空时显著性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3年04期 |
15 |
A·勒德洛;李淑云;;动目标检测雷达测速的可靠性[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1986年06期 |
16 |
周志宇,汪亚明,黄文清,曹丽,周海英;基于熵的运动目标检测[J];微计算机信息;2003年05期 |
17 |
郑明洁,张焕胜,牛晓锋,杨汝良;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年01期 |
18 |
关晓惠;周志敏;;一种复杂背景下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
19 |
甘新胜;赵书斌;;基于背景差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比较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年03期 |
20 |
丁忠校;;视频监控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综述[J];电视技术;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