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脉冲磁场生物效应机理研究
【摘要】:目前,磁场生物效应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界的研究热点。在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①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理研究,50077023(2000年),负责人:罗二平;②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研究,50377044(2003年),负责人:罗二平]的资助下,对磁场生物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首先评述了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通过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体外细胞的培养,进一步检测生理、生化、免疫、生物力学等指标,以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为突破口,重点研究低强度脉冲磁场对机体的影响,探讨磁场生物效应的产生机理,以期为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1.基于相干电振荡理论、离子对膜的穿透理论和跨膜离子的回旋谐振理论等,对磁场非热生物效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阐释了磁场与生物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①生物体对一定条件的磁场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并表现出频率特异性和功率特异性——“窗口效应”;②指出生物体对极低频(100 Hz)、低强度(100Gs)磁场非热效应的应答优于热效应,低强度脉冲磁场容易导致机体内非热生物累积效应的发生。
2.成功建立了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定量分析了血液流变学、血脂、心功能、骨形态计量学、骨密度、生化、免疫以及生物力学等指标,结合大体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分析,通过对实验整体方案的合理设计,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系统研究研究了低强度脉冲磁场对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系统的影响,探讨了脉冲磁场生物效应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3.通过对脉冲磁场作用下血管受力机理的深入分析,首次提出了合理选择低
|
|
|
|
1 |
胡国义;增龄性骨质疏松的防治[J];中国老年学杂志;1988年S1期 |
2 |
沈稚舟;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检查与诊断[J];医师进修杂志;1995年09期 |
3 |
戴力扬,侯春林;脊髓损伤患者的骨质疏松[J];中华创伤杂志;1995年06期 |
4 |
杨湘华;警惕骨质疏松对人类的威胁[J];食品与生活;1995年06期 |
5 |
王金柱;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J];家庭中医药;1995年04期 |
6 |
杨建文,李素勤,张晓光,于华;机关干部骨质疏松与生活习惯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年02期 |
7 |
熊有正;骨质疏松症[J];医疗保健器具;1996年05期 |
8 |
陆曙民,唐文娟,周炯,傅善来;上海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KAP调查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
9 |
梁儆醒,张秀岩,武尚成;447例妇女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04期 |
10 |
黄玉,詹前进;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产品介绍[J];医疗保健器具;1999年03期 |
11 |
施杞,谢林;骨质疏松与颈椎病[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9年03期 |
12 |
郭成秀;女性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和测定方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9年02期 |
13 |
彭沛;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42例[J];四川中医;2000年09期 |
14 |
陈长平,刘新涛,于发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期断端骨质疏松52例[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0年06期 |
15 |
陈力!210024南京市,申志祥!210024南京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7例骨密度分析[J];河北医药;2000年12期 |
16 |
杨定焯,安珍,林守清,宋亦军;骨质疏松多层次个体化治疗[J];当代医学;2000年12期 |
17 |
鲍善芬;骨质疏松与钙营养[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
18 |
余增丽;;锌与骨质疏松[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年01期 |
19 |
;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骨质疏松学术会议召开[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年04期 |
20 |
赵红莉,李双庆,魏松全;骨密度测定与骨质疏松[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