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加速度计温度模型辨识与补偿方法研究
【摘要】:
加速度计是惯性导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器件,其精度直接影响惯性系统得精度。但加速度计的精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加速度计温度模型辨识及其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成为当前国内惯性技术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了当前国内外各种温度补偿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加速度计误差某些硬补偿方法的不足,把重点放在了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静态温度模型的辨识及其误差补偿上,以便最终实现系统的实时软补偿。本文的主要内容为:
1.阐述目前国内外在减小甚至消除温度对加速度计精度影响的各种方法,所做的一些研究和取得的成果。
2.根据系统辨析理论,论文提出了“加速度计的重力场1g静态翻滚试验”。首先,通过翻滚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得到加速度计输出模型中系数的值,再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得到参数曲线函数,最终建立了+20℃~+50℃温度范围内石英挠性加速度计静态温度模型。然后,利用所得到的静态温度模型对该加速度计进行温度误差软件补偿。同时还对目前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3.介绍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构成程序的各个模块,并给出了简要的程序。最后论述了如何提高数据采集精度,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加速度计的温度误差进行了有效的补偿,具有可行性。
|
|
|
|
1 |
徐涛,罗武胜,吕海宝,董文娟;微硅加速度计在定向钻进角度测量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2 |
熊嚥,陈明,郭琳,赵博辉;声表面波加速度计中压膜阻尼技术的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4年10期 |
3 |
李慧敏,袁丽冬;用MAX1457实现对硅压阻式加速度计的温度补偿[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5年04期 |
4 |
周晓尧;曲从善;刘奕辰;;基于PC104总线的加速度计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3期 |
5 |
邢馨婷;姜程;熊磊;张朋好;;一种摆式大量程加速度计的设计[J];计测技术;2007年06期 |
6 |
解磊;苏伟;陈泉根;;微电容加速度计系统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11期 |
7 |
周红进;许江宁;覃方君;;一种新的基于加速度计的无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07期 |
8 |
岳春峰;于化东;段凤阳;许金凯;李小龙;;单轴加速度计信息采集系统设计[J];光机电信息;2010年09期 |
9 |
D.J米莱斯,丁其伯;力反馈式加速度计用的一种多用途测试装置[J];电光与控制;1977年02期 |
10 |
朱展文;;液浮摆式加速度计零位漂移数学模型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11 |
孟立凡;徐小华;;一种新型应变式加速度计的研制[J];中北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12 |
;新型模态试验用振动加速度计[J];振动与冲击;1995年03期 |
13 |
罗也凡,毕志献;脉冲型风洞用加速度计测力天平[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6年01期 |
14 |
李志全,强锡富,史锦珊,张淑清;双路 Fabry-Perot 干涉式加速度计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97年06期 |
15 |
于治会;用离心法校准加速度计[J];计量技术;2000年01期 |
16 |
陈希军,杨亚非,周明星,房秀莲;加速度计离心试验的调心原理与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0年01期 |
17 |
麦凯;低g值加速度计的输入饱和表征方法[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16期 |
18 |
姜复兴,任顺清;加速度计指北技术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5期 |
19 |
钟莹,李醒飞,张国雄;有限元法在谐振式硅微机械加速度计设计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20 |
苏中;李擎;;基于仿真技术的加速度计标度因数温度补偿[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