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随机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
【摘要】:
随机混杂系统是由连续(或离散)时间变量和离散事件(或逻辑)变量以及随机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在描述和研究许多复杂的物理现象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随机混杂系统能有效地提供一个数学框架(模型)。它在经济系统控制、容错系统控制,柔性制造系统控制、多目标跟踪控制、航空系统控制以及网络控制等实际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随机混杂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类随机混杂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相关的控制器设计问题。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1.研究一类随机混杂系统的依概率稳定性及其稳定化问题。首先,应用多Lyapunov函数这一工具给出了系统依概率稳定的充分条件。然后,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和状态划分的方法研究系统的依概率稳定化问题,给出系统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和脉冲增益矩阵的求解方法。并将前述结果推广到系统为不确定的情形。
2.研究一类随机混杂系统的几乎必然稳定性及其稳定化问题。首先,应用切换的Lyapunov函数法研究系统的稳定性,获得了判别其几乎必然稳定且独立于P阶稳定的充分条件,同时,将结果应用到线性随机混杂系统上,获得其相应的判别条件。所得的定理条件允许系统在切换时刻状态发生重置,从而将Mao[95]的模型进一步推广。进一步,设计出随机子系统的位移部分以及扩散部分两部分的控制律,使得在P阶矩意义下不稳定的系统达到几乎必然稳定,同时,结果也应用到线性随机混杂系统上,获得其相应的控制律。
3.研究一类随机混杂系统的有限时间随机稳定性及其稳定化的问题。首先,利用多Lyapunov函数,给出若干个非线性随机混杂系统的有限时间随机稳定性条件。同时,将结果应用到线性随机混杂系统,通过多Lyapunov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相结合的方法,给出系统有限时间随机稳定的充分条件。然后,进一步研究系统的有限时间随机稳定化问题,分别给出非线性和线性随机混杂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所设计的控制器是包括系统位移和扩散两部分的混合控制器。
4.研究一类广义随机混杂系统的随机稳定性及其稳定化的问题。首先,利用多Lyapunov函数,给出非线性广义随机混杂系统的随机稳定性条件。同时,进一步研究线性广义随机混杂系统的随机稳定性问题。通过多Lyapunov函数和随机广义Lyapunov函数相结合的方法,以耦合广义Lyapunov方程的形式给出系统随机稳定的充要条件,该条件可转化为严格的LMI条件,且无需对原系统作等价变换。然后,将前述结果应用到系统的随机稳定化问题上,给出相应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将前述结果推广到系统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分别给出系统随机稳定的判别条件和非脆弱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5.研究不确定随机混杂系统的鲁棒H∞滤波与控制问题。首先,针对非线性Markov切换随机不确定系统研究它的无限维鲁棒H∞状态估计问题。假设系统的状态不仅受到白噪声影响,而且还受到外在扰动信号的影响,同时测量输出也受到外在扰动的影响,构造了一个渐近稳定的滤波器,使得扩充之后的系统依概率稳定,得到了非线性H∞滤波器的一个确切的形式。然后,针对在切换时刻具有脉冲行为的线性Markov切换随机系统,讨论了它的鲁棒H∞控制问题,分别从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及鲁棒H∞性能两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多Lyapunov函数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鲁棒依概率稳定的几个充分条件,进一步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法对系统的鲁棒H∞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了一般系统的状态反馈矩阵和脉冲控制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个鲁棒H∞控制律,最后提出了一套基于Matlab软件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
|
|
1 |
仝庆贻,刘妹琴,颜钢锋,赵光宙;具有变时滞摄动混杂系统稳定性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
2 |
曾锋;高东杰;;基于混合逻辑动态的混杂系统研究及应用[J];控制工程;2006年01期 |
3 |
徐大平;张悦;王东风;韩璞;;基于模糊监督器的混杂系统控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3期 |
4 |
廖伟志;古天龙;;基于一种新型混杂Petri网的混杂系统建模与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7年04期 |
5 |
程曙;张浩;马玉敏;赵荣泳;;面向自动化装配的一类智能混杂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年11期 |
6 |
刘军;芮执元;韦尧兵;陈积明;;具有不确定需求的混杂系统的生产与维修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7年12期 |
7 |
郭静;颜钢锋;刘妹琴;;基于抽象时间空间模型的混杂系统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2期 |
8 |
高岩;陈征;;混杂系统的演化和生存[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
9 |
杨莹;;一类不确定广义随机混杂系统的非脆弱控制器设计[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
10 |
高琛;白雪;赵不贿;;一类随机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06期 |
11 |
徐心和;混杂系统的存在与研究[J];基础自动化;1996年01期 |
12 |
吴锋,刘文煌,郑应平;混杂系统方法及其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1期 |
13 |
王泽宁,费树岷,冯纯伯;一类开关混杂系统的优化控制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4 |
尹增山,高春华,李平;混杂系统优化控制的动态规划方法研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1期 |
15 |
张聚,李平;含状态与输入约束的一类混杂系统优化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2期 |
16 |
仝庆贻,颜钢锋;混杂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年02期 |
17 |
李卫东,汪军;一类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8 |
林琳,李宏光;基于Petri网的混杂系统监控与诊断方法[J];微计算机应用;2005年04期 |
19 |
张霓,马皓;一类不确定脉冲型混杂系统的保代价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5年04期 |
20 |
白雪;郑中玉;李宏光;;一类混杂系统的可达性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