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卷云的辐射传输与散射特性研究

张琳  
【摘要】: 论文主要研究了卷云中冰晶粒子以及卷云层的辐射传输与散射特性。利用Van de Hulst近似理论和多项式近似方法给出了冰晶粒子单次散射的参数的计算形式;利用Yang等计算的几种冰晶粒子的散射特性数据库和Jeffrey R. Key等给出的中纬度卷云中冰晶粒子的尺度参数范围,假定卷云层中冰晶粒子谱分布符合标准的伽玛分布,数值研究了卷云的平均单次散射特性。详细分析了卷云的平均吸收效率因子、消光效率因子、单次反照率、不对称因子、散射相函数随有效尺度以及波长的变化关系。运用Modtran计算了有卷云及无云情况下太阳辐照度、透过率以及卷云对背景辐射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卷云的传输特性。最后基于实验对激光雷达的大气探测数据结合大气探测雷达测量系统,研制了运用Fernald积分法对大气激光雷达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软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萃昌;卷云对未来降水的指示性[J];气象;1984年07期
2 刘春雷,姚克亚;卷云中粒子的密度变化对可见光波段能量传输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7年05期
3 王鹏云;关于卷云微结构的研究[J];气象;1979年04期
4 杨春平;贺秀兰;吴健;;卷云散射的蒙特卡罗法模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对指示性卷云的初步认识[J];气象;1974年00期
6 于若;佛罗里达卷云试验(CRYSTAL-FACE)[J];气象科技;2002年01期
7 高国龙;用新技术提高卷云表征的准确性[J];红外;2002年08期
8 曾晓梅;;卷云卫星探测新发现[J];气象科技;2010年06期
9 R.P.d’Entremont ,顾聚兴;利用被动红外卫星数据探测和分析卷云(下)[J];红外;1997年01期
10 郁凡,刘长盛,肖稳安;静止卫星红外云图上卷云与其它云类纹理特征的比较[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11 技物;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卷云探测技术及航空校飞试验通过成果鉴定[J];红外;1998年04期
12 郑家骅;绵竹盛夏的卷云与天气[J];气象;1978年08期
13 佟彦超,刘长盛;卷云与水云的短波透射与反射特性[J];大气科学;1998年01期
14 薛新莲;戚福弟;范爱媛;岳古明;刘东;谢晨波;周军;;高层薄卷云消光后向散射比的求解方法[J];量子电子学报;2006年01期
15 闵敏;王普才;宗雪梅;;中国地区卷云消光后向散射比的星载激光雷达遥感[J];大气科学;2010年03期
16 迟如利;刘厚通;王珍珠;刘东;周军;胡欢陵;;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对卷云的探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9期
17 朱爱春;刘智深;李志刚;闫召爱;;偏振激光雷达系统研制及实验测量[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0期
18 涂皘;余枫;施瑞康;;坐看云卷云舒[J];少年科学;2009年09期
19 马霞麟;青藏高原地区大气参数的反演以及卷云对反演的影响[J];气象学报;1990年03期
20 ;运用看天谚语的一点体会[J];山东气象;197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合理;徐青山;饶瑞中;Ping Yang;;卷云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和卷云卫星遥感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孙泽中;赵增亮;韩志刚;;利用MODIS 1.38μm和1.64μm通道反射率比值检测卷云的阈值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滕煦;王振会;纪雷;赵凤环;;利用SimRAD研究雷达回波强度对云参数的敏感性[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王珍珠;刘东;周军;;偏振激光雷达探测合肥地区春季卷云[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钟志庆;周军;戚福弟;范爱媛;岳古明;兰举生;江庆伍;;探测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便携式米散射激光雷达[A];第七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专辑[C];2003年
6 贺秀兰;吴健;杨春平;;冰晶粒子散射理论模型[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7 魏合理;徐青山;饶瑞中;Ping Yang;;卷云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和卷云卫星遥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张肇先;王模昌;王培纲;;探测云和大气气溶胶的专用仪器——卷云探测仪(模样)[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程华;董金玲;王良玉;张韫宏;;NH_4HSO_4气溶胶的Raman光谱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构箭勇;;一次带状云系的云图分析[A];2004年滇桂黔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莲姬;热带云砧卷云微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许建平;敦煌经籍叙录[D];兰州大学;2006年
3 刘建军;长三角太湖地区云和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地基遥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卷云的辐射传输与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爱祥;新型真空液滴制冰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小东;水云及卷云辐射特性参数化[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贺秀兰;卷云图像处理及散射特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简夕忠;二元冰浆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孙京;雷暴电活动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高茜;华北地区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8 张明明;CCN浓度影响层状云AgI催化效果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王偈人;东周秦、齐、燕瓦当纹饰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尹跃;FY-2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云分类的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智敏;偷得闲时看流云[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孙成;蒂爵珠宝坐看云卷云舒[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记者  杜华斌;农业生产对卷云形成有重要影响[N];科技日报;2006年
4 宋蕊;潮起潮落 云卷云舒[N];期货日报;2007年
5 特约主持人:吴贤纬;美研究卷云以改进气候预测[N];中国气象报;2002年
6 刘先彬;笑看云卷云舒[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本社记者 林伟光;淡看云卷云舒[N];汕头日报;2006年
8 蔡光普;看改版云卷云舒[N];网络世界;2000年
9 通讯员 王树勇 秦刚;风卷云舒彩旗红[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李健 周金汉 王福祥;风卷云舒扬帆进[N];人民公安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