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电离层异常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
论文主要利用电离层地面探测(垂直探测和斜探测)仪器探测地震前兆的电离层数据对其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电离层的异常现象与地震发生的关联性。在阐述了电离层垂直探测和斜向探测的基本原理后,根据计算得到的高度参数,参照QP层模型和赤道双峰模型,建立电子密度呈高斯分布的电离层模型,并利用射线追踪技术对电波的斜向传播路径进行研究。根据电离层垂测图,利用POLAN程序反演获得电离层的实高剖面。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的电离层探测数据的计算分析,发现在地震发生前3天的9号下午,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有异常增大的现象,而且F2层电子密度最大处的高度也较平时有着近40km的抬升。距离地震震中最近的观测站观测到的电离层受扰动状况最严重,远离震中的观测站观测到的电离层受扰动状况相对较轻。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前兆期间,电离层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现象。
|
|
|
|
1 |
乐子华,叶嘉骏,乐琰,王春玲;严重的电离层暴对短波遥测系统的影响分析[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1年04期 |
2 |
涂传诒,贾志华;中纬度电离层暴负相期间F_2层临界频率(f_0F_2)变化的模式[J];中国科学A辑;1982年12期 |
3 |
Я.Л.阿尔佩尔特;保宗悌;胡修愚;;电离层[J];物理;1958年08期 |
4 |
涂传诒,贾志华;中纬负相电离层暴计算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年02期 |
5 |
夏淳亮,万卫星,袁洪,余涛;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的GPS台网观测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
6 |
王劲松,肖佐;中纬电离层暴负相开始时间与磁暴主相开始时间的对应关系[J];空间科学学报;1994年03期 |
7 |
鲁芳,徐继生,邹玉华;电离层暴和行扰的GPS台网观测与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3期 |
8 |
孙树计;陈春;班盼盼;赵振维;奚迪龙;;不同行星际磁场南向事件引起的中纬电离层暴[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
9 |
黄天锡;;电离层电子总量与地磁活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83年03期 |
10 |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磁暴期间中低纬电离层暴形态和物理机制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
11 |
涂传诒;中纬电离层暴负相的开始时间与磁暴主相开始时间的对应关系及其理论模式[J];空间科学学报;1983年01期 |
12 |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郑红;不同类型磁暴和中低纬电离层暴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05期 |
13 |
王劲松,魏奉思;行星际激波能量与电离层暴的相关研究[J];科学通报;1996年19期 |
14 |
苏元智,黄信榆;1986年2月特大电离层暴的动力学表现[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5期 |
15 |
何友文;1989年3月特大电离层事件[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S1期 |
16 |
С.И.Авдюшин;张敬贤;;宇宙气象[J];世界科学;1988年05期 |
17 |
张东和,肖佐,古士芬,叶宗海;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电离层TEC观测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
18 |
夏淳亮,万卫星,袁洪,赵必强,丁锋;2000年7月和2003年10月大磁暴期间东亚地区中低纬电离层的GPS TEC的响应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9 |
朱正平;宁百齐;万卫星;赵必强;王敏;;2006年4月13~17日西太平洋地区电离层暴时特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
20 |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磁暴期间中纬度电离层剖面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J];空间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