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完全成本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近年来,高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阶段后,提出了内涵发展的新目标,对高校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财务管理仍以简单核算和粗放管理为特点,难以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导致高校存在办学经费不足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悖论。因此,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发现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缺乏一个准确的成本基础,且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值是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取得的,使得评价结果存在偏差,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第二部分,根据完全成本法的基本原则,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成本核算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高校教育成本实施成本性态分析,界定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折合课时数等分配标准将间接成本在各成本对象之间予以分配。第三部分,在准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运营情况和综合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以高校二级学院为评价对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以某高校为案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分析,并对该高校各二级学院的财务绩效进行了评价。
本文主要有三个创新点。第一:基于完全成本法和权责发生制的原理,将高校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间接费用都纳入计算范围,准确的计算了学生培养成本。以高校二级学院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对高校教育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对高校各学院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了界定,并以折合课时数、教职工人数等标准将间接成本在各学院进行了分摊,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高校各学院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方法,为高校各学院的财务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基础数据;
第二,本文从资源配置、运营情况和综合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权责发生制原理,对各收入支出指标进行赋值,以获得更准确的财务绩效评价结果。这种方法突破了以往研究基于收付实现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使得指标值更能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内涵。
第三,本文以高校二级学院为评价对象,使得在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更具针对性。由于高校二级学院在高校财务绩效中具有主体地位,更加契合高校精细化管理和内涵发展的战略需要。因此,以高校二级学院为评价对象,更利于高校资源配置能力的有效提高。
|
|
|
|
1 |
滕晔;;关于讲授变动成本法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
2 |
周浩;;浅谈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
3 |
靳燕;;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1年17期 |
4 |
张迪;;论成本论理[J];才智;2011年18期 |
5 |
黄希;;高校后勤会计工作改良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2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