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开发及性能研究
【摘要】:
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高效水处理设备,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应用范围广,在废水处理和污水回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优化膜生物反应器设计和运行,开发低耗、多能、耐用的设备对MBR早日走向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寻求最佳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并根据水解酸化和加压溶气原理开发了两类新型反应器—水解+好氧MBR及加压MBR。通过小试、中试及实际工程考察了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浓度、操作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膜通量衰减规律,并尝试了空曝、反冲、化学清洗等不同的膜污染防治措施;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膜污染阻力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另外,本文还对压力场下污泥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表明:
1.水解+好氧MBR具有高效脱氮效果。对于高氨氮小区生活污水,当进水氨氮为85~115mg/L时,出水氨氮浓度低于5mg╱L,去除率高达95%以上。并且,出水其它指标完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J25.1—89中洗车和扫除标准。
2.水解+好氧MBR具有高效有机物去除效果。处理高浓度易降解有机废水(餐饮废水)时,当进水COD、NH_4-N分别为2980mg/L和17.26mg/L时,出水COD、NH_4-N分别为58.5mg/L和1.22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93%;处理难降解TNT废水时,通过外加碳源,TNT由70~80mg/L降至0.5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2.9%以上。
3.加压MBR具有高效有机物去除效果。处理合成淀粉废水时,COD由1545mg/L降至20mg/L,去除率为98.7%;增加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处理效果明显增强。当进水COD为13864mg/L时出水COD仅为57.14mg/L;当进水COD高达25680mg/L时,系统COD去除率依然能高达89.8%,容积负荷达到10.27kgCOD/m~3·d。
4.膜污染污染阻力主要由凝胶极化阻力R_p和内部污染阻力R_(if)构成。无水解预处理时,加压MBR膜污染阻力中凝胶极化阻力R_p和内部污染阻力R_(if)分别占总污染阻力的50%和36.1%;有水解预处理时,R_p和R_(if)分别占总污染阻力的44.94%和32.13%。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X703.3
|
|
|
|
1 |
刘锦霞,顾平;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2期 |
2 |
李军,夏定国,赵琦,聂梅生;淹没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4期 |
3 |
林喆,赵庆祥,陆美红,祁世民,翟亚连;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4年01期 |
4 |
张琳,张元月;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膜生物反应器[J];重庆环境科学;1996年04期 |
5 |
王猛,柴晓利;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及膜材料的选择[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
6 |
邹联沛,张立秋,王宝贞,王琳;MBR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6期 |
7 |
魏源送,樊耀波;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7期 |
8 |
丁杭军,文湘华,黄霞,刘若鹏,刘锐;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医院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9期 |
9 |
顾平,周丹,杨造燕;应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05期 |
10 |
魏源送,郑祥,刘俊新;国外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3年01期 |
|
|
|
|
|
1 |
宁淼;叶文虎;;我国淡水湖泊的水环境安全及其保障对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2 |
吴俊奇,滕华,于莉;三相旋转流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3 |
周显宏;刘文山;肖凯军;罗远宏;邹水洋;黄宝光;;膜污染机理及其控制技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4 |
郎小云;王迎新;刘爱霞;陈爱华;;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地下水;2010年06期 |
5 |
濮培民,王国祥,胡春华,胡维平,范成新;底泥疏浚能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吗?[J];湖泊科学;2000年03期 |
6 |
梁慧锋,何拥军;纳米TiO_2光生超亲水性研究进展[J];化学教育;2005年06期 |
7 |
郭文静,朱运伟,钟理;石化废水深度处理用于回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2年05期 |
8 |
张虎成,俞穆清,田卫,徐宁;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的净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
9 |
曾晓东;唐渭;;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分析与控制措施[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年02期 |
10 |
顾平,姜立群,杨造燕;中空膜生物床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3期 |
|
|
|
|
|
1 |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2期 |
2 |
周军,郭新超,金奇庭,黄永勤;生化法处理炸药废水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9期 |
3 |
何义亮,顾国维;膜生物反应器“两次分离”数学模型[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2期 |
4 |
金秋;;纯氧曝气法废水处理及其应用[J];化工环保;1988年01期 |
5 |
梁伯庆;刘正;葛素滨;郑强;由雅言;;加压曝气生物流化床研究[J];化工环保;1990年05期 |
6 |
曹翠荣;生物接触氧化加气浮法处理啤酒废水[J];环境工程;1994年02期 |
7 |
刘福谅,韩式荆;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J];环境化学;1993年06期 |
8 |
岑运华;日本“水综合再生利用系统”90年计划的进展概要[J];环境科学研究;1990年02期 |
9 |
黄霞,桂萍,范晓军,汪诚文,钱易;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01期 |
10 |
刘锐,263.net,黄霞,263.net,汪诚文,263.net,钱易,263.net,张苗苗,263.net;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中的膜污染控制[J];环境科学;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