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合及活化脱硫剂在CFBA装置中的应用研究

徐亮  
【摘要】:本文研究了以生石灰、电厂废料粉煤灰、烧结机头除尘灰等原料通过物理混合及活化手段制备适用于CFBA装置的新型脱硫剂。其中生石灰为吸收剂,而电厂废料粉煤灰、烧结机头除尘灰为添加剂。 以混合方式制备的脱硫剂称之为混合型脱硫剂。三种混合脱硫剂A、B、C均为生石灰与不同添加剂简单混合制得。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确可以增加CaO利用率,尤其是添加含氧化铁的机头灰脱硫效果最为明显。添加机头灰的B脱硫剂组与添加粉煤灰的A脱硫剂对照组比较,氧化钙利用率平均提高近38%。说明钢厂就地取材的机头灰是一种优秀的脱硫添加剂,将其用于烧结机烟气脱硫能充分体现以废治废、循环利用的原则。 以活化方式制备的脱硫剂称为活化型脱硫剂。活化脱硫剂D、E、F为生石灰与粉煤灰添加剂经水合、水合加蒸汽活化、直接蒸汽活化三种方法分别制成的活化型脱硫剂,其中尤其以脱硫剂D、E的制备方式最为复杂。试验表明,高温活化对于CaO利用率提高贡献极大,低温水合基本没有生成大量高活性的硅钙中间体,表现为脱硫剂D的CaO利用率较脱硫剂A提高不大。而经蒸汽活化过的脱硫剂F较水合脱硫剂D的CaO利用率提高近50%。表明蒸汽活化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还进行了CFBA装置的运行参数试验和腐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0-110kg/m~2床重可作为CFBA系统适宜床重范围,而流化床压力降又与床重成正比关系;采用脱硫剂F的连续性试验在Ca/S=1.3时脱硫率大于80%;流化床塔体金属腐蚀速度约6.51mg/dm~2·d,腐蚀深度约300 μm/a,不足湿法脱硫设备平均腐蚀深度的四分之一。 这些成果对于烧结机烟气CFBA脱硫装置工业化运行提供了新型脱硫剂和操作参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洪梅;杨超玉;李大骥;;烧结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分析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4期
2 闫奇操;贵永亮;宋春燕;胡宾生;;软锰矿浆吸收烧结烟气中SO_2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刘立忠;张承中;杨毅;孟捷;乔皎;徐亮;;适于烧结烟气流态化的脱硫剂选择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张蕴璧;;气-固流化床中气泡的研究方法[J];石油化工;1981年08期
5 蔡平;金涌;俞芷青;周春志;;弹性波在气—固流化床中传播速度的测定[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86年01期
6 黄福娟;;节能、减少污染的新途径——用流化床预热玻璃配合料[J];砖瓦世界;1986年09期
7 陆德金;;流化床煅烧低温合成粉煤灰水泥熟料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8 张先櫂;张洪;;蒸汽通入流化床时煤粉的气化[J];钢铁;1987年07期
9 王立;倪学梓;;流化床与浸入表面间传热的表面-颗粒-乳化团传热数学模型[J];钢铁;1991年05期
10 张少明,彭新战,周勇敏,胡道和;磷石膏流化床分解技术的研究[J];化肥工业;1994年03期
11 徐言科,于才渊,王宝和,王喜忠,林载祁;流化床喷雾造粒装置的最大喷液量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2 魏小林,盛宏至,孙文超,黎军,吴承康;流化床中高水分煤的燃烧与排放试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7年03期
13 杨荆泉,陈伟,阳永荣,戎顺熙;喷液流化床中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1998年04期
14 古川义则,张国富;苯酐流化床操作方法的改进[J];燃料与化工;2002年04期
15 严德崑,王洋;大型空气重介流化床的逆系统控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6 何屏;尹承绪;张绪祎;;昭通褐煤温和气化的研究试验[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s1期
17 孙友梅;郑志鸿;;草类原料备料新型除尘器——流化床除尘器[J];中华纸业;2009年22期
18 ;“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业技术开发项目”获得重大突破[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0年01期
19 谭凤娟;罗光亮;李帅俊;;喷雾流化造粒技术在硫酸锰生产中的应用[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0年04期
20 陈亚;;散式流态化在高炉喷煤上的应用[J];现代冶金;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沛;邵云海;;脉冲—循环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A];重点行业COD减排实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聂伟;汪印;孙国刚;纪文峰;许光文;;连续进出料流化床的颗粒停留时间实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家用中水机[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C];2002年
4 孙鸿亮;;HL型流化床式超细粉碎气流磨研制论证报告[A];第六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刘柏谦;张小辉;王立刚;;燃煤流化床大颗粒形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6 李强伟;冀海峰;黄志尧;李海青;;用于气固流化床流型辨识的信度函数构造[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王昶;徐敬;贾青竹;;粉粒流化床中催化剂对煤炭催化热解产物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飞;罗国华;王垚;骞伟忠;金涌;;新型气固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在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肖艳京;赵炬;马隆龙;;流化床生物质空气气化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朱钧国;杨冰;张秉忠;邵友林;徐世江;徐小平;吕庆军;黄锦涛;;流化床中包覆燃料颗粒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安源;流化床内流动、传热及燃烧特性的离散颗粒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马双忱;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3 廖益强;笋壳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取生物质油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赵明举;煤与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流化床混烧研究及其酸性气体的脱除[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5 朱建新;基于图像法的流化床内颗粒测试系统及管式流化床内颗粒混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王智;流化床燃煤固硫渣特性及其建材资源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王晓萍;基于现代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的气固流化床流型识别方法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郝素菊;钢铁联合企业典型废弃物的综合处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段文锋;混沌分析方法及其在气-固流化床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1年
10 查旭东;流化床内高浓度气固多相流动和燃烧的数值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亮;混合及活化脱硫剂在CFBA装置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孟捷;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喷雾参数分析及脱硫剂粒子粒径选择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晓华;多传感器信号的信息融合技术在气固流化床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可;流化床喷雾造粒—涂布过程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5 黄建军;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脱氮技术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6 张云生;喷动流化床冷态模拟试验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薛军鹏;大颗粒流化床熟料煅烧系统工作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杨富军;气固流化床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芳;随机粒径流化床的Lagrange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于波;新型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祥 刘建芳;邢钢烧结烟气氨法脱硫技术显成效[N];中国冶金报;2008年
2 王景春 刘亚勋 郭盛杰;南阳一流化床装置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00年
3 驻山东记者 张运科 特约记者 槐业进;日产千吨流化床水泥窑落户淄博[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张文;千吨流化床水泥窑项目在山东开工[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李淳;杭锅烧结烟气余热发电技术获新突破[N];中国冶金报;2007年
6 史汉祥 刘常胜 饶文军;变废渣为治理污染的有效武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7 柳钢技术中心 王贵明;用高标准促进脱硫项目推广[N];中国冶金报;2009年
8 刘亚勋;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成套设备[N];中国商报;2000年
9 于海春;选对流化床包衣设备 让包衣质量不打折扣[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姚伊乐;邯钢为何选用鼓泡法脱硫?[N];中国环境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