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吸力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及基坑支护计算的影响
【摘要】:论文基于现有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研究成果,探讨了基质吸力对非饱和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经过理论推导上定性地说明了基质吸力对黄土边坡安全性系数的作用;进一步应用毕肖普条分法对黄土边坡在不同基质吸力作用下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对非饱和黄土边坡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明显增大;并且在基质吸力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变化更为显著。
论文同时研究了基质吸力变化对非饱和黄土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将朗肯土压力理论拓展到非饱和黄土领域;继而按照规范推荐的排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应用理正深基坑程序计算了在不同基质吸力作用下某非饱和黄土基坑的最大正弯距、最大剪应力、总主动土压力和基坑的最大侧移量。计算结果标明:基质吸力对非饱和黄土基坑支护结构的最大正弯距、最大剪应力、总主动土压力和基坑的最大侧移量影响十分明显;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基坑支护结构的最大正弯距、最大剪应力、总主动土压力和基坑的最大侧移量均明显减小;在基质吸力相对较小的区域内(0~200kPa),上述数值变化相对更为明显;基质吸力对支护结构的最大正弯距影响最为显著。论文对两种常见基质吸力分布形式(常数型分布和倒三角线性分布)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的最大正弯距、最大剪应力、总主动土压力和基坑的最大侧移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地表基质吸力相同的条件下,在最大基质吸力较小时,根据二者计算得到的最大正弯距、最大剪应力、主动土压力以及支护结构的最大侧移量差别不大,随着最大基质吸力的增大,根据二者计算得到的最大正弯距、最大剪应力、主动土压力以及支护结构的最大侧移量的差别逐渐增大,当最大基质吸力较大时,计算结果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岩土工程师认识到非饱和黄土地区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性和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和侧移的显著影响。
|
|
|
|
1 |
徐捷,王钊,李未显;非饱和土的吸力量测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
2 |
李顺群,张业民,韩春煌,刘猛;考虑抗拉强度时非饱和土的干燥裂缝深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3 |
张鹏程;汤连生;;关于“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和张力吸力”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
4 |
邢春艳;陆云瑜;;含水量对非饱和土性质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10期 |
5 |
朱青青;苗强强;;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探讨[J];甘肃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
6 |
黄义,张引科;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和结构强度理论[J];岩土力学;2002年03期 |
7 |
应捷;杜燕宁;;原状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特征及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6年08期 |
8 |
谈云志;王世梅;;某滑坡滑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9 |
胡宇晖;应捷;;原状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特征及试验研究[J];陕西建筑;2005年12期 |
10 |
段光杰,梁池生,李兆平;隧道施工中环境土层工程性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
11 |
尚军;考虑非饱和土强度理论的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结构稳定分析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2 |
张吉明;李顺群;任庆新;;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与毛细吸力[J];山西建筑;2007年23期 |
13 |
关倪;王世梅;;非饱和土蠕变试验方法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4 |
吴丽君;蒋关鲁;李安洪;庞应刚;;控制基质吸力的非饱和粉质粘土固结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4期 |
15 |
夏佳,刘子彤,陈新民;南京下蜀黄土的非均匀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
16 |
陆秋生,阎长虹;浅议非饱和土基坑无支护开挖深度的确定[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3期 |
17 |
何峰;王来贵;;地表入渗对下海州矿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6年01期 |
18 |
李顺群;陈淮;刘华新;刘猛;;考虑体积质量变化时非饱和土的土压力系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9 |
李顺群;栾茂田;杨庆;;考虑基质吸力变化时非饱和土的一维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
20 |
唐智伟;李业龙;吴刚;;非饱和土强度理论的分析与比较[J];山西建筑;2006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