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作者归纳及总结了已有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及其它支护体系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几种方案的设计比较;将土拱原理用于对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的分析计算中,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给出了竖向土拱和水平向土拱对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作用的表达式;考虑深基坑空间效应及桩顶圈梁和连梁的作用,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问题进行了三维分析。依托实际工程进行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分析比较,再利用PKPM计算软件对不同方案进行计算校验,得出最佳设计方案。
本文还探讨了诸多因素对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工作性能的影响,从计算结果的对比中,总结双排桩支护体系的一般工作规律,得出对工程实践有价值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U47
|
|
|
|
1 |
金造时,汪钧标,曾执,吴礼生;关于基坑工程设计要点及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S1期 |
2 |
贾海莉,王成华,李江洪;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护壁桩的桩间距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
3 |
孙家乐,张钦喜,许宝华;深基空间组合支护桩设计与工程应用[J];工业建筑;1995年09期 |
4 |
封盛,辛业洪;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2001年06期 |
5 |
丁克,戚红祥;单排及双排灌注桩挡墙型式的设计与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1年04期 |
6 |
蔡袁强,阮连法,吴世明,陈云敏;软粘土地基基坑开挖中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数值分析及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1999年04期 |
7 |
林栋;用双排灌注桩作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尝试[J];建筑施工;1994年04期 |
8 |
熊巨华;一类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1999年02期 |
9 |
吴子树,张利民,胡定;土拱的形成机理及存在条件的探讨[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0 |
何颐华,杨斌,金宝森,李瑞茹,谭永坚,王铁宏;深基坑护坡桩土压力的工程测试及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
|
|
|
|
|
1 |
李小江,杨成斌;Rankine土压力理论的改进算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2 |
刘国彬,侯学渊,黄院雄;基坑工程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地下空间;1998年S1期 |
3 |
吕俊江,田志昌,李斌;基坑支护体系空间结构有限元法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4 |
郑生庆,陈希昌;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背景及技术特点[J];重庆建筑;2003年01期 |
5 |
邹登亮;;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J];城市地质;2007年03期 |
6 |
宫必宁,童蕾,牛志国;土石坝工程的拱效应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12期 |
7 |
王湛,刘冰花;双排桩计算方法探讨[J];东北地震研究;2001年02期 |
8 |
王学军;连拱式水泥搅拌桩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J];电力勘测;2002年02期 |
9 |
戴北冰;王成华;雷军;;双排桩开挖过程的改进有限元分析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
10 |
刘建航,刘国彬,范益群;软土基坑工程中时空效应理论与实践(上)[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9年03期 |
|
|
|
|
|
1 |
周瑞忠,邱高翔,苏友聪;Rankine土压力理论现代改进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2 |
殷跃平,康宏达,陈波;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灾害地质体改造与利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
3 |
王成华,陈永波,林立相;世寿街滑坡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3期 |
4 |
王士川,陈立新;抗滑桩间距的下限解[J];工业建筑;1997年10期 |
5 |
曹双寅,方东,蒋永生;整体式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分析[J];工业建筑;1997年10期 |
6 |
杨雪强;何世秀;余天庆;;提高挡土墙设计精度的若干方法[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7 |
胡孔国,吴京,宋启根;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全过程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法[J];建筑结构;1999年03期 |
8 |
曾宪纯,丁继青,陈水福,余华丹,丁龙章;深基坑支护结构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J];建筑结构;1999年12期 |
9 |
陈国兴;韩爱民;;关于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的若干意见[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0 |
林栋;用双排灌注桩作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尝试[J];建筑施工;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