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耦合传热的置换通风数值模拟及节能分析
【摘要】:置换通风作为一种新型的通风方式,与传统的混合通风相比,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外已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耦合传热方面研究的还不是很多。
本论文主要根据我国室外环境条件的特性,用CFD方法对置换通风空调系统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1.稳态耦合传热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改变热源强度、送风速度、房间高度、围护结构厚度、围护结构材料时对置换通风系统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把围护结构的外表面作为边界时,垂直温度梯度和热力分层高度的变化是热源上升热羽流变化量和内表面上升热羽流变化量的综合作用。
2.动态耦合传热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不同热惰性指标D时室内对外扰的响应和置换通风负荷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惰性指标D的增加,外扰被衰减的程度大,延迟的时间长,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变化减小,热稳定性好,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增大,空调机组需处理的房间下区负荷减少,节能效果好;当D增大到一定值时,室内温度和置换通风负荷的变化不再和室外温度波一样是正弦周期性变化,这是内扰和外扰综合作用的结果。
3.对顶排侧回的置换通风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并分析了顶排侧回的设置对置换通风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和顶排置换通风、顶回置换通风相比,还是和混合通风相比,顶排侧回置换通风的节能效果都具有优越性。节能的多少与回风口的位置有关,随着回风口位置的升高,气流组织的改变对工作区的影响减小,通风效率变大,热舒适性得到改善,但节冷量减少,这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在实际中权衡。
|
|
|
|
1 |
于华波,于洪林;高精度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现状和展望[J];汽车技术;2003年11期 |
2 |
陈浙泊,林斌;动态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光学仪器;2003年06期 |
3 |
卢禾让;时炜;贾华勇;;国外健康住宅发展动态与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8年06期 |
4 |
张权,张崧,郑崇勋;新型消化道动态pH监测参比电极管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7年04期 |
5 |
杨亚民;风机调节方式与国产高压变频器的发展动态[J];风机技术;2000年05期 |
6 |
夏秀峰,刘世宁,李常山;民用飞机工程数据的动态管理[J];飞机设计;2000年04期 |
7 |
季慧玉;低压电器的IEC标准现状及我国标准概况[J];江苏电器;2000年03期 |
8 |
周莺,张华俊,李积杰,王俊,蒲亮,李洪峻,王强,张东方,孔令友;世界制冷压缩机现状及发展动向[J];压缩机技术;2001年04期 |
9 |
全鹿顺,曲冬梅;浅谈水管单位收费利润增长率的计算[J];吉林水利;2002年05期 |
10 |
黄旭升,陈江瑛,王礼立;钢纤维砼的动态本构关系[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1 |
倪志伟,黄玲,李锋刚,忻凌;数据流管理与挖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
12 |
陈绍魁;;电器和智能化电器技术的新动态[J];电气技术;2005年08期 |
13 |
吴涛;;汽车车身涂装技术的发展动态[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6年01期 |
14 |
赵欣;;窄缝挑坎的最新研究动态[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3期 |
15 |
杨涛;;浅析具有运动感的结构形态的创作[J];技术与市场;2010年06期 |
16 |
赵敏;梁毅;;国外压片机的观察与探讨[J];机电信息;2010年17期 |
17 |
郑凌云;张锐;;漯河市地下水动态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8期 |
18 |
李建中;雷立礼;黎灏;方学阳;;基于几何特征的动态人脸识别[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8期 |
19 |
郑凌云;张锐;;漯河市地下水动态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08期 |
20 |
刘保中,崔可维;配气正时动态测定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198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