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加气混凝土性能及优化的试验研究

王秀芬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建筑业的热点问题,加气混凝土作为一种轻质墙体材料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集高强、保温隔热、质轻、可加工性强等优点为一体的加气混凝土,使得建筑过程更为有效、节能、环保。然而,由于加气混凝土本身特有的多孔结构和吸水特性,在应用中与自身的特性相对应的各种弊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比较普遍的质量问题如:强度与密度等级不匹配、变形开裂、保温性下降等,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感观质量和使用功能,不利于建筑墙体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这—情况,对加气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病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加气混凝土这种墙体材料进一步推广应用。 首先通过对加气混凝土的孔结构、孔隙率和含水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对其抗压强度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试验研究,并对加气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单轴受力状态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静力弹性漠量、干燥收缩特性进行系统试验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加气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与含水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安全干缩量及砌筑安全含水率,同时首次建立了加气混凝土与砂浆约束收缩力学模型:结合试验分析提出了目前国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改善和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对加气混凝土的主要热工性能指},示进行测试研究,进而对其保温性能进行评价:首次对加气混凝土材料进行了吸湿性质的试验研究,得出加气混凝土在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的平衡含湿率;并对加气混凝土的表面吸放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调湿功能。 最后针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偏低、收缩开裂等问题,采用体积憎水处理法,在加气混凝土料浆中掺加外加剂来改善加气混凝土的性能,以便于加气混凝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立刚;超细粉煤灰对加气混凝土制造工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1年02期
2 刘纪章;;加气混凝土坯体硬度测定计[J];建筑节能;1983年02期
3 ;全国加气混凝土工艺技术讨论会征集论文[J];建筑节能;1984年02期
4 顾同曾;;抹灰对加气混凝土墙面含湿平衡的影响[J];建筑节能;1984年06期
5 方承仕;;加气混凝土中钢筋防腐蚀的试验方法(国际建筑材料与构件研究试验所联合会制定)[J];建筑节能;1985年05期
6 周天承,李进;掺高聚物的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的研制[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加气混凝土分体流水简易切割机组正在研制中[J];房材与应用;1978年02期
8 黄士元;杨锦伟;麻毅;;加气混凝土料浆的流变性与发气稳定性的研究[J];建筑节能;1978年04期
9 (钅荣);;南通市加气混凝土出口工作打开新局面[J];建筑节能;1984年03期
10 杜云尧;;废浆返磨制备加气混凝土新工艺通过市级鉴定[J];砖瓦世界;1988年03期
11 王永祯;苏丁人;;加气混凝土建筑体系研讨会在鞍山市召开[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1年02期
12 赵静安,楼正耕;加气混凝土生产简介[J];四川水力发电;1996年01期
13 钱加增;拌合水温在加气混凝土生产中的作用[J];新型建筑材料;1998年02期
14 崔崇,胡明国;外加剂在高强加气混凝土中的作用[J];施工技术;1999年05期
15 ;技术选摘[J];适用技术市场;2001年07期
16 丰秀福;浅谈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推广应用[J];山西建筑;2004年09期
17 泽雁;;福建省最大的石粉加气混凝土项目投产[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02期
18 冯雨;;加气混凝土砖在河南新农村民居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19 ;专利技术[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04期
20 侯伟华;;中国国际混凝土周盛装亮相[J];中国建材;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龙;郑明毅;王晓军;邓坤坤;胡小石;吴昆;;ECAP变形对SiCp/AZ91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王云祥;邓菡;陈曙光;周一林;;冷轧压下率对连续退火Ti-IF钢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9年全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黎良青;蒋正武;;稻壳灰在混凝土中应用研究进展评述[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4 刘家满;赵敏;董尚利;杨德庄;吴昆;;热循环对挤压态SiC_w/AZ91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郑锡涛;郭稳学;盛国柱;肖娟;李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李锡武;郑子樵;李海;李世晨;钟俐苹;蒋呐;;1420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7 承建军;李军军;庄启昕;吴平平;韩哲文;;PBO纤维热处理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坤玉;庄宇钢;韩立晶;冉祥海;董丽松;;氯醚橡胶增韧改性聚乳酸力学性能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宋红梅;胡锦程;季思凯;吴玮巍;江来珠;;宝钢双相不锈钢2205的研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艳红;沈志刚;;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材料粉填充聚丙烯的力学性能试验[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军芝;蒸压加气混凝土中孔的形成、特征及对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卫爱丽;稀土元素对Zn-25 Al-5 Mg-2.5 Si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嵩;EB-PVD制备Y_2O_3弥散增强Ni基合金薄板的组织及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双燕;化学成分对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于晓东;重型静压推力轴承力学性能及油膜态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李廷取;Mg-5Li-3Al-2Zn-X(RE,Cu,Sn)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熊国宣;水泥基复合吸波材料[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杨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机理及基于韧性的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朱亮;力学性能失配焊接接头的强度及变形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10 唐骥;球墨铸铁铜金属型铸造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芬;加气混凝土性能及优化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祝莹莹;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TiAl合金中3p-3d电子的相互作用[D];广西大学;2005年
3 牛全峰;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郝梦轩;CM的热稳定性、发泡,NR平衡硫化体系以及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仇在宏;CuZrTi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部分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6 黄功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冀国俊;纳米TiO_2涂膜玻璃的力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8 朱德智;SiCp/Cu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9 高义斌;AZ91镁合金强韧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兴福;K423A承力机匣精铸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发展中的加气混凝土工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罗晖;加气混凝土不该受冷落[N];科技日报;2004年
3 涛生;专家呼吁:加气混凝土不该受冷落[N];中国建设报;2004年
4 汪红蕾;加气混凝土推广缘何受阻?[N];中华建筑报;2004年
5 ;加气混凝土不该受冷落[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刘志中;一半是效益 一半是责任[N];中华建筑报;2005年
7 上海爱迪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余春冠;加气混凝土应用常见问题的解决与预防[N];中华建筑报;2004年
8 王蔷;加气混凝土:值得关注的新型墙材[N];中国建材报;2004年
9 小朱;加气混凝土项目试生产成功[N];中国贸易报;2001年
10 常州建材研究设计所 姜勇;发展加气混凝土应重视的问题[N];中国建材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