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算法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摘要】:
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最早在我国南方地区采用。这种结构体系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一直滞后于工程应用,尤其是在抗震性能方面的理论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新型力学模型,进行弹塑性的地震反应分析,为我国广大地震区建造这类新型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不断发展的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精度、稳定性与耗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和制约了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发展。这就要求或者研究节约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的更好隐式方法或者寻求建立具有更高精度和更好稳定性的显式方法。精细时程积分法虽然具有精度高的优点,但是,如果将精细积分法直接应用在结构的动力分析中,则存在矩阵尺度太大的困难。因此,基于精细时程积分法中精细指数矩阵算法的优点,发展新的动力时程方法,并应用在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中,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论文基于以上内容,进行了以下具体工作:
1.详细地归纳和总结了精细时程积分法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为论文新方法的提出提供依据。
2.对精细时程积分法进行了认真、完善的推导,使精细时程积分法更加容易理解。同时,提出该方法的两种逐步积分格式。对基于数值积分的精细时程积分法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数值验证,比较、选择出效率较高的数值积分方法。将数值积分引入精细时程积分法积分项的求解,拓宽了精细时程积分法的应用范围。
3.基于指数矩阵的精细算法,将Newmark-β法与更新精细积分法结合,提出Newmark-更新精细直接积分法。提出与参数β取值无关的积分格式。文中详细地推导了该方法的基本公式,并提出了该方法显式和隐式的两种算法。
4.对Newmark-更新精细直接积分法的显式和隐式算法分别提出两种逐步积分格式。对每一种算法的两种积分格式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算例对两种算法的精度进行了验证。通过MATLAB软件编程,以及数值算例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隐式算法和显式算法的第一种逐步积分格式是条件稳定的,精度较好;而两种算法的第二种逐步积分格式是不稳定的。
5.在Newmark-更新精细直接积分法中,要涉及到计算时间步长内三个时刻点的荷载值。如果荷载是任意的,则难以得到每一时刻点的值。因此,对该算法的隐式方法和显式方法进行了发展,提出显式级数算法和隐式级数算法。运用MATLAB语言研制程序,通过分别绘制谱半径ρ、人工阻尼比(?)、振幅衰减率AD及周期延长率PE与采样频率Ω的关系曲线,对两种级数算法进行稳定性、精度等的特性分析。
6.通过常数荷载和正弦荷载的数值算例验证,进一步分析隐式级数算法和显式级数算法的精度和超越性等特性。提出显式级数算法的全量理论和增量理论。
7.利用MATLAB语言研制了程序SLWPISA,将精细积分法、更新精细积分法和提出的显式级数算法应用在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将计算结果与传统的Newmark-β法和Wilson-θ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利用研制的程序,可以调用任何地震波(算例中选择了四种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响应分析,并可以方便地求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时程曲线,以及各层剪力、层间位移、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间剪力发生的时间等等。
8.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显式级数方法对地震作用是适用的,可行的。由于该算法是显式的(传统的方法是隐式的),不需要计算耦联的方程组,所以应用在大型实际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中,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同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本文方法和Wilson-θ法的计算结果普遍接近,而其它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部分接近,这说明一种特定积分方法的适用性要依赖于非线性类型和非线性程度以及荷载特征等多种因素,因此,一个较好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中必须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积分方法,当一种积分方法不适用时,可方便地选用另一种方法。
9.通过算例的计算结果得出:在设计中短肢剪力墙结构应设底部加强层,在墙肢相交处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使底部加强部位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较一般剪力墙小,层间侧移较大,所以在实际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简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U398.2;TU311.3
|
|
|
|
1 |
赵丽滨,张建宇,王寿梅;精细积分方法的稳定性和精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2 |
赵丽滨,张建宇,王寿梅;非线性结构动响应的Taylor级数解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3 |
王寿梅,赵国兴;用泰勒级数求解非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4 |
杨柏坡,陈庆彬,袁一凡;地震小区划中复杂场地影响的修正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1年04期 |
5 |
杜修力,朱镜清;论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的数值稳定性(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1年04期 |
6 |
李小军,廖振鹏,杜修力;有阻尼体系动力问题的一种显式差分解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年04期 |
7 |
周正华,周扣华;有阻尼振动方程常用显式积分格式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
8 |
张晓志,程岩,谢礼立;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三阶显式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
9 |
蒋欢军,吕西林;用一种墙体单元模型分析剪力墙结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3期 |
10 |
张洪武,钟万勰;矩阵指数计算算法讨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
|
|
|
|
1 |
刘兴远,韩富田;砖砌体抗剪强度有限元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9年01期 |
2 |
朱伯龙,陆洲导,胡克旭;高温(火灾)下混凝土与钢筋的本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年01期 |
3 |
王正霖,许锡宾;预应力结构分析中采用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年03期 |
4 |
吴善能,陆竹卿;低标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模型抗震性能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
5 |
蔡跃,鲁彩凤,孙泽世;修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3期 |
6 |
胡文发,朱伯龙,黄鼎业;受损剪力墙的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
7 |
刘纪陆;利用分段Lagrange插值函数求解梁的强迫振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
8 |
胡文发,黄鼎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
9 |
陈亦,何勇毅,蒋欢军;剪力墙结构计算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
10 |
林拥军,李洁,程文瀼;配有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