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生态环境的渭北传统民居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摘要】: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社会和人发生联系下创造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经时间的洗礼,但其至今所散发出来的民族风骨和文化气息,仍未减退,颇具启示意义。历经半个世纪,我国对传统民居的研究从无到有,现已然搭建起了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完整脉络,可谓成果斐然。但是,对于局部地区次生文化下的传统民居的研究仍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同时对于地方传统民居所给予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的研究就更是少之又少。
渭北传统民居,在关中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营建理念和民居风格,在我国多种类型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其蕴含着的丰富深邃的朴素营建智慧,对地域环境的应对和地域文化传承的可贵品质至今依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同时,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高潮时期,新农村规划和新民居建设量大面广,影响深远,其间问题层出不穷,让人忧虑。本文正是基于此,旨在通过对渭北传统民居的研究,使人们重新全面系统的认识渭北传统民居,并从中提炼出古人丰富朴素的营建智慧,以期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一些启示性的指导。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渭北传统民居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得出启示性的结论。首先对渭北地区的地理,气候,人文历史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和分析;其次,以渭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及其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传统村落的类型及营建做了论述和剖析,并详细论述了渭北传统民居的单体类型、空间形态、结构方式、建筑材料营建技艺与装饰特征等,最终抽取出了其中所蕴涵的朴素营建智慧;然后,详细介绍了当前新农村建设政策、现状与问题;最终导出传统民居及其村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渭北方式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