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卵石下卧层对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影响
【摘要】:
在我国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中,大量的建筑物需要建设在古河道地基上。倾斜下卧层地基-上部结构-基础的共同作用研究成为岩土工程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该课题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倾斜下卧层地基与上部结构及基础的共同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相关研究结论如下:
(1)针对不同基础型式,对倾斜卵石下卧层对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表明,在倾斜卵石下卧层地基上,为减小上部结构位移,降低上部结构次应力,各种不同基础型式中,采用浅型基础(独基、条基),数值分析结论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1)对于独立基础下的应力分布情况而言,砖混结构右侧边柱处的应力较大,右侧中柱柱基础下的应力相对较小。沿着倾斜卵石下卧层坡底向坡顶的方向,右侧两个基础下的应力值变化比较大。
(2)针对卵石下卧层地基的参数、卵石下卧层的坡度的不同情况,对卵石下卧层对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表明:
1)卵石下卧层强度较高时,基础及上部结构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均较小,基础的沉降量、差异沉降及内力也较小;鹅卵石下卧层强度越低,上部结构产生的次应力越大。
2)卵石下卧层坡度较大时,上部结构会向卵石坡度下降反方向前倾,坡度较小时则相反;卵石下卧层坡度越缓,基础平均沉降量也越小,卵石下卧层坡底处的柱底处基础内力越大,柱间处则越小。
|
|
|
|
1 |
徐洋,谢康和,梁仕华;复合地基的平面应力扩散效应[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
2 |
张玉国,谢康和,王哲,庄迎春;未打穿砂井地基下卧层固结研究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11期 |
3 |
汤梅芳;杨龙才;王炳龙;;悬浮桩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计算的对比分析[J];路基工程;2005年06期 |
4 |
赵亮;;关于持力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与评价[J];工程与建设;2006年05期 |
5 |
张淑花;;钢筋混凝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探讨[J];路基工程;2007年04期 |
6 |
黄国林;;钢筋混凝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优选[J];云南地质;2008年01期 |
7 |
车璠;;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北方交通;2010年05期 |
8 |
薛新华;魏永幸;;桩-网结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5期 |
9 |
屈妍;某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与施工方法研究[J];福建建筑;2002年02期 |
10 |
龚文惠,亓兴国;换土垫层法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土工基础;2002年01期 |
11 |
王凤池;朱浮声;张德海;;水泥搅拌桩地基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选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12 |
周宗勇;;强夯置换法处理下卧层厚薄不均粉质黏土地基[J];浙江建筑;2008年01期 |
13 |
马险峰;余龙;李向红;;不同下卧层盾构隧道长期沉降离心模型试验[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
14 |
张宇;;悬臂式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15 |
解宏伟;下卧层沉降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6 |
杨涛;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特性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1期 |
17 |
毛前,龚晓南;复合地基下卧层计算厚度分析[J];浙江建筑;1998年01期 |
18 |
郑学斌,单玉川,应义淼;论软弱下卧层土的沉降量[J];浙江建筑;2001年03期 |
19 |
向春尧;岩石桩基硬持力层的冲切安全厚度验算[J];岩土工程学报;1990年02期 |
20 |
毛前,龚晓南;有限差分法分析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深度[J];建筑结构;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