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枸杞内生真菌R43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时期生活在健康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内,对宿主植物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的一类真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内生真菌种类丰富,其次生代谢产物多种多样。目前内生真菌被认为是产生天然抗菌剂、抗肿瘤药物、抗氧化剂等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分离自生长在极端条件下的藏药黑果枸杞根部的内生真菌R43为研究对象。对R43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定并结合形态学特征的鉴定方法,最终确定R43菌株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对R43菌株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进行发酵,其阴干后的发酵物分别用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提取,得到其代谢产物粗浸膏。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结合重结晶等纯化方法,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借助核磁共振以及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分析手段,确定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0个化合物分别是:二十六烷酸(1),麦角甾醇(2),6-异戊酰基-4-甲氧基-2-吡喃酮(3),rubrofusarin B(4),asperpyrones A(5),2,5-二羟基-苯乙酸(6),campyrone A(7),丁二酸(8),胡萝卜苷(9),甘露醇(10),其中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为首次从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用4株细菌和4株植物病原真菌作为测试菌,对10个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4对大肠杆菌有强的抑制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95μg/m L,可作为大肠杆菌抑制剂被进一步开发研究。对10个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具有强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比维生素C的清除能力强,其IC50为2.64μg/m L。本课题丰富和完善了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黑果枸杞内生真菌这一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持。
|
|
|
|
1 |
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菌物系统;2001年01期 |
2 |
任安芝,高玉葆;禾草类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2期 |
3 |
何颖;谈锋;谢建平;;红豆杉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
4 |
孙端方;冉雪琴;王嘉福;;一株产紫杉醇罗汉松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微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
5 |
严菊芬;王素萍;齐宁波;陈君;毛俊;杨树林;;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年S1期 |
6 |
古海刚;白红进;曾艳波;常东东;梅文莉;;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12年06期 |
7 |
梁宇,高玉葆;内生真菌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2000年01期 |
8 |
陈贤兴,陈析丰,南旭阳,何献武;喜树果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河南科学;2003年04期 |
9 |
孙翔;李文超;郭守玉;郭良栋;;内生真菌V.中国树木和地衣内生真菌三个新记录属种(英文)[J];菌物学报;2007年02期 |
10 |
侯奎;刘玉军;陆荣;刘小娟;周芸;樊美珍;;葛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1 |
冯乃宪;徐尔尼;幸锋;徐颖宣;刘东晓;;沉香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研究[J];中国酿造;2008年16期 |
12 |
金波;赵娴;劳一敏;蒋福升;丁志山;;1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槲寄生内生真菌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9年06期 |
13 |
邓祖军;曹理想;Vrijmoed Lilian L P;陆勇军;周世宁;;红树林植物桐花树内生真菌类群分布的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0年03期 |
14 |
南志标,李春杰;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作用[J];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
15 |
尹建雯,陈有为,杨丽源,李治滢,周斌,李绍兰;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Ⅰ.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1期 |
16 |
崔晋龙;范黎;丁翠;王玉君;;栽培黄芩高活性内生真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7期 |
17 |
赵伟;李莉;王志学;王哲;高晓梅;于淼;;一株产黄酮类物质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
18 |
刘星;黄建新;;喜树内生真菌在喜树不同组织中的分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6期 |
19 |
李青连;苏红;池维丹;崔晋龙;范黎;;野生黄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筛选[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3期 |
20 |
帖卫芳;胡鸢雷;祝建波;林忠平;;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9期 |
|
|
|
|
|
1 |
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
2 |
张琦;严铸云;汪杨丽;陈新;万德光;;家种和野生丹参内生真菌初步比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
3 |
陈法军;黄永青;叶万辉;;内生真菌及其意义[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4 |
严铸云;戴国君;马云桐;张琦;陈新;万德光;;丹参内生真菌与其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5 |
陈鹊;魏超;吴卫;;药用新资源—内生真菌[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陆涛;高龙;纪燕玲;王志伟;;温度处理对鹅观草种子内生真菌垂直传播能力的影响[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7 |
张猛;;小麦和玉米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8 |
陈贤兴;陈析丰;南旭阳;何献武;;喜树果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
9 |
杨民和;王国红;;茶树内生真菌资源及其利用潜力[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
10 |
严铸云;郭晓恒;宋杰;;濒危中药替代品的新资源——内生真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