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的哈尔滨市地面形变监测与综合分析研究
【摘要】:遥感技术是地球空间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由于光学遥感应用的局限性,主动方式的微波雷达遥感技术在特定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综合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原理和干涉测量技术,是一般SAR功能的延伸和发展,极大拓展了成像雷达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在军事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InSAR技术充分利用了雷达回波信号所携带的相位信息,精确测量地面点三维空间位置及其微小变化。目前,该技术已经受到测绘和地学领域研究人员的普遍青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哈尔滨市地面沉降处在缓慢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已经引起地面建筑物和道路破损等现象,但是至今从未对地表进行全面、系统的形变监测工作。为此,本文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研究了该地区过去十几年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
本文利用覆盖哈尔滨地区的ERS和Envisat雷达数据,分别采用常规DInSAR、短基线集和永久散射体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地下水位和地面水准监测数据与InSAR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验证了其精度和可靠性,表明该技术对哈尔滨地区微小缓慢的形变监测是高效可行的。
论文深入剖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相关基本概念,提出了SAR影像配准时控制点粗差的探测和剔除方法,比较了干涉图相位在空域和频域滤波结果,探讨了InSAR大气效应改正方法,研究了基于MODIS数据大气延迟改正,构建了基于GIS技术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本文的研究,作者获得以下成果及创新:
1.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首次对哈尔滨市地面沉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揭示了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得到哈尔滨市年沉降量为mm的地面沉降结果。
2.归纳总结了InSAR大气效应的改正方法,验证了大气对哈尔滨地区InSAR监测结果的影响,并针对该地区进行了MODIS数据试验研究。为了分析大气对干涉测量结果的影响,选取Envisat卫星分别在2006年1月19日和3月30日获得SAR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干涉处理,选取2006年3月30日MODIS数据用于纠正大气延迟。通过对改正前后的RMS进行统计,发现RMS由改正前的0.8cm降低到了改正后的0.65cm,表明MODIS改正具有一定的效果。
3.对SAR影像配准产生的粗差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采用方差分量估计总体检验法与Baarda单个粗差探测法,并通过实际算例进行了验证。粗差剔除前配准选择控制点是46个,剔除后剩下32个参与拟合多项式系数计算,剔除率达到30%。
4.通过研究哈尔滨地区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地下水类型,对所探测出的地面沉降信息与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为哈尔滨市地面沉降灾害预防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5.构建了哈尔滨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对利用遥感图像处理和GIS技术编制的各种图件和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
|
|
|
|
1 |
杨成生;张勤;赵超英;王宏宇;王亚男;;基于地形和GPS观测的SAR干涉图大气延迟估计[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1期 |
2 |
陈尔学,李增元,车学俭;SAR干涉测量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与高程误差校正[J];高技术通讯;2000年07期 |
3 |
任坤,Veronique Prinet,是湘全;基于地理定位的星载InSAR去平地效应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03期 |
4 |
李雨谦;皮亦鸣;;SAR原始数据压缩算法[J];测绘;2009年02期 |
5 |
袁孝康;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J];上海航天;1998年05期 |
6 |
张露;郭华东;韩春明;;SAR海上静止目标检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年03期 |
7 |
余杰;杨威;;一种基于服务器组的SAR信号优化处理算法[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
8 |
程雪红;谢佳;;基于FPGA的实时SAR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9 |
邹维宝,任思聪,李志林,丁晓利,陈永奇;SAR在飞行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遥感信息;2001年03期 |
10 |
周海波,吴健平;遥感卫星图像特征分析研究[J];东北测绘;1999年04期 |
11 |
谭衢霖,邵芸,范湘涛;雷达遥感的地质学应用及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年05期 |
12 |
李华朋;张树清;孙妍;;合成孔径雷达在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1期 |
13 |
陈艳玲;丁晓利;黄珹;李志伟;;星载SAR在海气边界层气象学中的应用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年02期 |
14 |
余凡;赵英时;;合成孔径雷达反演裸露地表土壤水分的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3期 |
15 |
李飞;种劲松;欧阳越;;基于仿真修正的序列SAR图像内波参数反演方法[J];国土资源遥感;2008年04期 |
16 |
姜景山,张云华,刘和光;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西部开发中的作用[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S1期 |
17 |
郦苏丹,张翠,王正志;SAR图像的最优分割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1年03期 |
18 |
韩春明,郭华东,王长林;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的本质[J];遥感学报;2002年06期 |
19 |
金亚秋,陈扉;SAR图像中极化散射指数和信息熵及其地表识别应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
20 |
陈权;李震;魏小兰;;基于几何特性和辐射特性的HJ-1C星SAR图像模拟[J];遥感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