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裂缝环境工程灾害及防治对策
【摘要】:西安市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市区内先后形成了14条地裂缝带,对建筑物、市政工程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城市地裂缝的相关研究及其进展,在综合分析西安地裂缝的分布状况、活动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城市地裂缝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探讨城市地裂缝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分析研究城市地裂缝分布、活动与城市的环境发展的关系。对城市地裂缝的工程灾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并针对城市地裂缝在不同环境下对城市发展的破坏模式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重点考察西安地裂缝活动对城市建筑物、地下管道及城市路面的破坏,并针对每种情况各自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针对现今学者对于地裂缝城市路面防治研究较少这一空白,系统研究城市路面地裂缝的防治方案,提出人工路面临时处理措施、强化路基处理措施、路面地裂缝人工连接处理措施、树根桩处理措施、植根连接处理措施、土体浸湿处理措施等方法进行防治处理,注重考察强化路基处理对地裂缝的缓解作用,基于莫尔-库仑模型,采用midas软件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强加路基厚度,逐层增加路基垫层强度,可有效缓解地裂缝活动对城市路面的破坏.
针对如今地裂缝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地裂缝的防治措施上,对于已经存在地裂缝合理利用研究较少,大量地裂缝带处于闲置浪费状态这一特点,开展以存地裂缝带区域的合理利用方案研究。本文在对西安各地裂缝分布位置及所处区域环境充分分析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确定各地裂缝带所处区域的规划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尚可规划利用的地裂缝带及可操作的地裂缝带区段。选取典型地裂缝带区域,根据地裂缝建筑避让距离的要求,计算可规划利用的土地面积,通过对地裂缝带区域的统筹规划,采取地裂缝带绿化建设、构建地质公园等措施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实现城市地裂缝带的生态建设与利用。
|
|
|
|
1 |
易学发,苏刚,王卫东,唐俊昌;用数值模拟研究西安地裂缝[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5期 |
2 |
王景明;;西安地裂缝及其对城市建设环境的影响[J];大自然探索;1987年03期 |
3 |
朱淑莲;张家明;李洪吉;蔡灵铎;;西安地裂缝运动的时间序列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4年03期 |
4 |
黄平稳;《西安地裂缝勘察研究综合报告》通过部级验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4期 |
5 |
朱淑莲,张家明;试论西安地裂缝的属性[J];地震地质;1986年03期 |
6 |
朱慕仁,张家明;西安地裂缝及其工程地质意义[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2年05期 |
7 |
康金栓,索传郿;西安地裂缝近期活动加剧原因浅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S1期 |
8 |
刘雪梅,吴长富,邵明成;西安市地裂缝的工程危害及处理措施的初步探讨[J];岩土工程界;2005年08期 |
9 |
朱金芳;;西安地裂缝灾害的成因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9期 |
10 |
张骏;赵之胜;李青海;;两种测试新方法在研究西安隐伏地裂缝带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1989年05期 |
11 |
吴成基,马占元;西安地裂缝研究中的辩证思维[J];陕西地质;1998年02期 |
12 |
白宝玉;电阻率中梯法在探测西安地裂缝方面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1990年06期 |
13 |
张家明;;西安地裂缝的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陕西地质;1986年02期 |
14 |
林元武,翟盛华,范树全;西安地裂缝H_2异常与地裂缝成因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02期 |
15 |
高金川,王四海,王雪芹;西安地裂缝活动现状与防治对策[J];勘察科学技术;1998年06期 |
16 |
何刚亮;段光贤;;西安地裂缝的形成问题[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
17 |
王四海,高金川;GM(1,1)模型分析预测西安地裂缝活动量[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1年S1期 |
18 |
王卫东,苏刚,易学发;西安地裂缝的数值模拟研究[J];灾害学;1998年03期 |
19 |
何刚亮;段光贤;;西安地裂缝的构造成因及其模型试验[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
20 |
沈景文;;西安城市的地裂缝现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