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作用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及工程应用
【摘要】:我国黄土广泛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处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在这些地区,随着外界气候的季节性交替变化,土体也会交替性的出现冻胀和融沉现象。在冻融过程中,土体的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下工程(地基)及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性。冻融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地区黄土构筑物工程性质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冻融作用对黄土性质的影响。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冻融作用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发现经过冻融循环之后,黄土土样颗粒的细颗粒增多,孔隙比增大,塑性指数增大,土样的密度减小;黄土力学性质的抗剪强度减小,其中粘聚力减小,而内摩擦角增大;黄土的压缩系数增大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经过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之后黄土的微观电镜扫描照片,发现经过冻融循环之后,土颗粒的排列方式,颗粒大小,接触方式,孔隙的大小都发生了变化。
根据陕北洛川的实际气候条件,使用Geo-Studio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冻融作用对边坡土体的影响范围以及洛川地区黄土边坡的最大冻结深度。并应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冻融作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经过冻融循环之后,黄土边坡表层土体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
|
|
|
1 |
郭靖;骆亚生;郭鸿;付中原;;不同地区黄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1期 |
2 |
邵生俊;;对“黄土的构度指标及其确定方法”讨论的答复[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
3 |
刘祖典,郭增玉,陈正汉;黄土的变形特性[J];土木工程学报;1985年01期 |
4 |
党进谦,郝月清;含水量对黄土结构强度的影响[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8年02期 |
5 |
卞敬玲;高原黄土动力特征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6 |
陈宏伟;;关于黄土研究的简要综述[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
7 |
田堪良;马俊;李永红;;黄土结构性定量化参数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
8 |
王银梅,韩文峰,谌文武;新型高分子固化材料与水泥加固黄土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11期 |
9 |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
10 |
王朝阳;倪万魁;蒲毅彬;;三轴剪切条件下黄土结构特征变化细观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1 |
袁中夏,王兰民,邓津;电镜图像在黄土结构性研究中应用的几个问题(英文)[J];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02期 |
12 |
D.Evstatiev;孙全德;;黄土地基加固法[J];路基工程;1990年03期 |
13 |
卞敬玲,骆亚生;黄土动力特性研究回顾与探讨[J];防渗技术;2001年04期 |
14 |
李兰,王兰民,刘旭;极震区黄土微结构的试验研究[J];中国地震;2005年03期 |
15 |
杨永俊;骆亚生;高群;;动扭剪荷载作用下兰州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6期 |
16 |
田堪良;张慧莉;;基于变形条件的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
17 |
田堪良;张慧莉;;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结构性动力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
18 |
覃小华;黄雪峰;姚志华;蒋丽;辛建平;吴润泽;;三轴剪切下黄土结构特性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09期 |
19 |
伍石生,戴经梁,彭波;压实黄土的微结构及其渗水的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20 |
林斌;赵法锁;;黄土的损伤及其演化规律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
|
|
|
|
1 |
刘祖典;郭增玉;陈正汉;;陕西黄土的变形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
2 |
刘祖典;郭增玉;;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分类命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
3 |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4 |
田堪良;张慧莉;骆亚生;张伯平;罗碧玉;;黄土的结构强度及其定量分析方法[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
5 |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尹金宽;;黄土浸水破坏机理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
6 |
石坚;李敏;贺建辉;王毅红;;黄土的弹塑性帽盖模型[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
7 |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
8 |
楚华栋;裴章勤;马周全;熊志文;魏佳中;;黄土的工程特性、筑路技术和病害处理[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
9 |
王存玉;;某工程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自稳能力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