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地区延安组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环江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主力含油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延安组储层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分异弱,表现在测井响应上主要为电性差异小,且受物性、岩性、构造、地层水矿化度等复杂因素共同影响,导致油水层识别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急需开展油藏条件下的测井二次精细解释。因此,开展环江油田延安组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
(1)研究区延安组构造呈东高西低趋势,最大高差800m以上,发育7-9条近东西向鼻隆构造。采用印模法恢复出的前侏罗纪古地貌认为环江地区前侏罗纪主要发育古高地、斜坡、古阶地、古河等地貌特征。研究区物源方向为北西向,富县组+延10发育辫状河流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类型为河道砂坝、泛滥平原;延9-延4+5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主要沉积微相类型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和决口扇。
(2)研究区延安组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碎屑含量低;填隙物主要为高岭石、水云母、绿泥石等。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孔喉结构以中孔中喉为主。延安组储层平均孔隙度12.3%,平均渗透率值43.9×10-3μm2,储层物性较差。
(3)在“四性”关系研究和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延安组储层物性下限,孔隙度大于10.0%,渗透率大于2×10-3μm2;通过对试油井电阻率曲线和孔隙度曲线交会分析,认为延安组油层、油水层电阻率下限基本在6Ω.m左右,密度小于2.42g/cm3,声波时差大于224μs/m。
(4)延安组测井解释应注意地质分层、岩性、构造、地层水矿化度、试油工艺等对测井曲线及试油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好的认识不同流体性质的典型测井响应特征,通过测井曲线形态识别法、微差分析法、横向对比法等多种测井识别方法的应用,使得测井解释符合率大大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618.13;P631.81
|
|
|
|
1 |
胥博文;蒋龙生;王向公;;测录井资料储层响应特征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2 |
徐卫良;马大洪;王安本;卞乃干;杨立东;;苏北地区老井复查测井综合评价技术及方法研究[J];上海地质;2010年S1期 |
3 |
张志松;;用单井图板判断油气水层的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5年01期 |
4 |
裘亦楠;张志松;唐美芳;杨顺举;冯桂霄;;河流砂体储层的小层对比问题[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2期 |
5 |
张志松;;早期识别油(气)藏规模的若干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年05期 |
6 |
王永春,黄志龙,刘宝柱;松辽盆地南部油气系统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6期 |
7 |
魏志平,毛超林,孙岩,苗洪波;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油气成藏过程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3期 |
8 |
欧阳健;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3期 |
9 |
黄磊,沈平平,宋新民;低渗透油田油水层识别及油藏类型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2期 |
10 |
赵文智,胡素云,汪泽成,董大忠;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