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10%Ca-6%Zn合金力学及腐蚀性能研究
【摘要】:镁合金具有密度低、阻尼性好、弹性模量低、减振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众多优点,其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力学性能差、腐蚀速率过快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课题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及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本文对可能添加的合金化元素进行了综合考虑,最终选定6wt%Zn和10 wt%Ca作为添加合金元素。采用熔剂保护法,熔炼制备出Mg-10Ca-6Zn合金,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Mg-10Ca-6Zn合金铸态及热处理态显微组织,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合金的相组成;利用HX-1000TM/LCD显微硬度计及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合金的力学性能;采用静态浸泡试验(失重法)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合金分别在3.5 wt%NaCl溶液和SBF(蒸馏水+3.5wt%NaCl+0.3 wt%CaCl2+0.2 wt%MgCl2)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对其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铸态Mg-10Ca-6Zn合金由α-Mg基体、灰色网状Ca2Mg6Zn3相和Mg7Zn3相组成;热处理后的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Ca2Mg6Zn3相、MgZn2相及Mg2Ca,跟铸态合金相比非稳定相Mg7Zn3消失,出现了新相MgZn2和Mg2Ca。热处理后合金的各项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但随着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的增加有大量的第二相在晶界处析出,合金性能有所下降。热处理消除了合金中的组织和成分偏析,第二相与晶粒的大小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
|
|
|
|
1 |
张勇;周云军;陈国良;;快速发展中的高熵溶体合金[J];物理;2008年08期 |
2 |
梁秀兵;魏敏;程江波;张伟;徐滨士;;高熵合金新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9年12期 |
3 |
郭娜娜;孙宏飞;牛占蕊;朱海云;李忠丽;;优异特性的集合体——多主元高熵合金[J];新材料产业;2011年01期 |
4 |
H·W·罗森伯格,吴之乐;钛的合金化理论与实践[J];稀有金属合金加工;1973年S1期 |
5 |
谢自能;熊易芬;;Au-Pd-Fe-Al合金的电阻变化特性[J];贵金属;1981年01期 |
6 |
Б.А.Колачев,王国宏;论钛合金的合金系[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5年01期 |
7 |
张陟;;鋁-锂系合金最近的开发动向[J];材料导报;1989年02期 |
8 |
刘世程,浜口由和,桑野寿;Fe-Cr-Mo,Fe-Cr-W合金中的过渡R相[J];金属学报;1990年06期 |
9 |
秦敬玉,边秀房,王伟民,S.I.Sijusarenko,徐昌业,马家骥;铝铁合金熔体的微观多相结构[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8年02期 |
10 |
王玲玲,黄维清,邓辉球,李小凡,唐黎明,赵立华;准晶合金形成规律的探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11期 |
11 |
朱海云;孙宏飞;李业超;;多主元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8年09期 |
12 |
何则荣;关于合金耐热强度理论的若干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1961年00期 |
13 |
姚莉秀,杨杰,陈念贻,陈瑞亮,钦佩;两个过渡金属一个非过渡金属的合金系三元化合物形成规律[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6期 |
14 |
子澍;;含钒高铬白口铸铁的结晶特点及钒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J];铸造;2006年02期 |
15 |
王珍玉;杨院生;童文辉;李会强;胡壮麒;;基于成分连续变化计算黏度的合金系临界冷速模型[J];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16 |
Bruce Lindsley;亓家钟;;可烧结硬化组成合金的开发[J];粉末冶金技术;2011年03期 |
17 |
许顺生;钛合金[J];物理通报;1959年12期 |
18 |
李秀臣,张晨;Fe-Cr-Al合金减振性能的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82年02期 |
19 |
樊爱民;胡大禄;康君诚;;装饰合金的研究[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
20 |
姜霞;;钨在各种合金中的应用——钨的用途介绍之三[J];中国钨业;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