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数字化转型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21世纪初著名学者迈耶教授提出“报纸消亡论”、喻国明教授也根据中国报纸现状提出“拐点论”,京华时报原社长吴海民提出“寒冬论”。由于管理体制机制的落后、网络新媒体的冲击、用户需求的多样、强主导的议程设置等原因让报纸又一次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报纸赖以生存的根基受损:发行数量下降,广告收入锐减;传播渠道失灵;速度与深度失衡。作为在传播效果和舆论功能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的传统媒体,报纸一直以来都在艰难前行。在媒介融合和数字化影响下,传统报纸如何发展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报纸的数字化转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1世纪以后,中国报纸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转型进入新阶段,主要有三种模式:把报纸内容原封不动搬到新媒体上;将报纸停刊,变为数字化报纸;以报纸为后盾,再创造出一个不复制报纸内容的独立性数字报纸。报纸在这一过程中也取得不小成效:提高了广告的有效发行,吸引资金支持;多样化内容产品,提升信息价值;拓宽发行渠道,降低成本投入;丰富传播模式,满足受众需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对报纸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在转型过程中,报纸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一是转型理念实践困难;二是版权保护难以保障;三是技术水平限制发展;四是收费问题之间的博弈,同时还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困境。那么,在具体应对策略方面,报纸也从媒介管理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数字化转型之路:一是管理理念上坚守传统优势在,但更注重以受众为中心;二是生产管理上,专注内容产品生产,但更关注版权保护;三是在经营管理上,提高技术水平,多样化推广方式;四是在战略管理上,丰富盈利模式和加强转型团队建设。报纸始终没有止步,它借助与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媒体合作的方式,形成资源整合与共享,产业渗透与共融的优质媒介生态。或许报纸数字化转型是其生存发展的路径,或许报纸数字化转型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报纸都在进步,并借助技术的力量不断的发展和变革,获取着更大的社会效益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