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西部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养分平衡与施肥研究
【摘要】:关中西部地区是陕西省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之一,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是这一地区主要的种植方式。近些年来,这一地区与全国其他地方类似,为了达到作物高产的目的,大量施用化肥,农田土壤肥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化肥用量的增长,过量施肥现象,尤其是氮肥的过量施用问题已较为普遍。这不仅造成肥料资源的大量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造成环境的污染,给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在这一地区户县、周至两县进行的20余个小麦及玉米“3414”田间试验,以及夏玉米-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下施肥与土壤剖面氮素累积的关系,以及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旨在为这一地区作物养分管理及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包括:
1.在关中地区户县、周至两县连续2年的20余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冬小麦收获后土壤2 m剖面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其向土壤下层淋溶的程度越严重。当施氮量为N2水平(180~240 kg/hm2)时,一些试验点的土壤氮素已经表现出盈余;当施氮量达N3水平(270~360 kg/hm2),所有试验点土壤氮素均明显盈余。不同施氮量时土壤氮素平衡值(施氮量与作物氮素携出量的差值)与土壤0-2 m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氮素平衡盈亏决定了土壤剖面硝酸盐的累积状况;土壤氮平衡值每增加100 kg/hm2,0-2 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约62.5 kg/hm2。
2.在关中地区户县、周至两县进行的6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夏玉米收获后土壤2 m剖面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当施氮量为N1水平(90~150 kg/hm2)时,一些试验点的土壤氮素已经达平衡状况;当施氮量达N3水平(270~450 kg/hm2),所有试验点土壤氮素均明显大量盈余。不同施氮量时土壤氮素平衡值与土壤0-2 m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氮素平衡盈亏决定了土壤剖面硝酸盐的累积状况;土壤氮平衡值每增加100 kg/hm2,0-2 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约47.6 kg/hm2。
3.采用养分投入量与作物养分携出表观平衡法分析了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连续7年的定位试验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下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秸秆覆盖的模式(即覆草模式和垄沟模式)土壤氮、磷及钾养分的亏缺状况均较常规模式及控水模式低,说明秸秆还田在平衡土壤养分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施氮量为每季N 120 kg/hm2时,土壤氮素基本达平衡状况;而施氮量达N 240 kg/hm2时,土壤氮素盈余量显著增加,平均达1471 kg/hm2。不同处理土壤氮平衡值与土壤0-2 m剖面累积的硝态氮以及土壤磷、钾的总平衡值与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氮平衡值每增加100 kg/hm2,0-2 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约38.3 kg/hm2;土壤磷、钾的平衡值每降低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约3.5 mg/kg和1.0 mg/kg,说明农田养分平衡盈亏决定了土壤养分的消长规律。
|
|
|
|
1 |
李凌浩;武夷山甜槠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3期 |
2 |
王激清;刘社平;高静;;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氮养分平衡状况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3 |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优化施用钾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9年04期 |
4 |
施劲松;钾与氮磷配施在枞阳县的增产效应及补钾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04期 |
5 |
庄恒扬,黄丽芬,沈新平,杨连新;淮北地区生土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肥力变化的关系[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6 |
杨学云,黎青慧,孙本华,郝兴顺;陕西省典型农区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7 |
洪丽芳,苏帆,胡靖;豆—稻轮作体系下土壤养分平衡的系统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02期 |
8 |
王秋杰,李新端,寇长林,王兴仁,张福锁;冬小麦套作花生一年两熟制下砂土养分平衡与培肥研究[J];土壤;1997年04期 |
9 |
李荣刚,杨林章,皮家欢;苏南地区稻田土壤肥力演变、养分平衡和合理施肥[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
10 |
胡万里;段宗颜;陈拾华;杜彩艳;鲁耀;;云南大田不同轮作模式养分平衡现状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
11 |
樊后保;廖迎春;刘文飞;袁颖红;李燕燕;黄荣珍;;模拟氮沉降对杉木幼苗养分平衡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2期 |
12 |
张桂兰;王学勤;孙进明;;应用统合法对小麦诊断施肥效果研究(一)[J];河南农业科学;1993年10期 |
13 |
李辉桃,赵伯善,李昌纬,华天懋,周建斌;塿土农业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研究 Ⅱ 有机肥对作物-土壤中Zn Mn Cu平衡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4 |
沈中泉,郭云桃,袁家富;有机肥料对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及机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5年02期 |
15 |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V.农田养分平衡和土壤有效磷、钾消长规律[J];土壤通报;1996年06期 |
16 |
曲日涛;周长青;宋海燕;叶优良;;小麦-玉米高产区肥料施用状况与养分平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2期 |
17 |
李忠佩;张桃林;陈碧云;;江西余江县高产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18 |
黄化刚;张锡洲;李廷轩;余海英;;典型设施栽培地区养分平衡及其环境风险[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
19 |
刘文飞;樊后保;张子文;杨跃霖;王启其;徐雷;;杉木人工林针叶养分含量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03期 |
20 |
周杨明;于秀波;鄢帮有;;1949~2005年江西省农田养分平衡动态的宏观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