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的树状化合物修饰及抗生物粘附分析
【摘要】: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由于其廉价、无毒、容易构造、光学透明、气体通透性等优良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表面强的疏水作用、生物粘附等特性,大大限制了PDMS在微流控芯片、生物材料、生物分析中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对PDMS表面进行修饰和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用树状化合物2-甲基丙烯酸[3,4,5-三[2-[2-(2-羟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苄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进行修饰的方法。PDMS表面首先在H2SO4/H2O2溶液中氧化,将表面的Si-CH3转换成Si-OH。然后,引发剂通过硅烷化方法固定在表面上,接着树状化合物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到PDMS表面。修饰后表面的组成和化学状态通过反射红外光谱(ATR-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表征,表征结果证实树状化合物已成功接枝到PDMS表面。进一步,我们通过接触角测定进行树状化合物修饰后表面的稳定性研究;通过Alexa 594标记的牛血清蛋白、Alexa 594标记的卵清白蛋白、FITC标记的溶菌酶进行修饰后表面的蛋白吸附研究;通过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进行修饰后表面的细胞粘附研究;通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细胞(NIH/3T3)、海拉细胞(HeLa)进行修饰后表面的细胞粘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没有修饰的PDMS表面相比,树状化合物修饰后的表面具有很好的湿润性、稳定性,修饰后的表面能在空气中稳定保存1个月,同时修饰后的表面具有显著的抗蛋白吸附、抗细菌粘附和细胞粘附。树状化合物修饰PDMS表面后,使表面的性能大幅度提高,这些都是由于树状化合物的结构特征:高灵活度的脂肪族醚、表面亲水性基团、树状结构。修饰后表面良好的性能表明,用树状化合物修饰后的表面可以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作为抗粘附屏障、抗粘附层、功能化表面被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O634.41
|
|
|
|
1 |
万小龙,应圣康;Cu~0/2,2'-联吡啶/CCl_4和CuCl_2/2,2'-联吡啶/偶氮二异丁腈催化引发体系中的苯乙烯“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0年01期 |
2 |
张慰盛;;自由基活性聚合的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3年01期 |
3 |
杨晓敏,许守军,丘坤元;自由基活性聚合及其最新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6年03期 |
4 |
王晓松,罗宁,应圣康;铜体系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机理研究的讨论[J];高分子通报;1999年01期 |
5 |
张文骅,左亚君,吴平平,韩哲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甲基)丙烯酸酯类模型聚合物及其动力学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年01期 |
6 |
王晓松,罗宁,应圣康;CuX/bpy催化体系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1期 |
7 |
陈强;李刚;潘爱平;金庆辉;赵建龙;程建功;徐元森;;玻璃微流控芯片廉价快速制作方法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7期 |
8 |
贾月飞;蒋稼欢;马晓东;李远;黄和鸣;蔡坤宝;蔡绍皙;吴云鹏;;基于微丝的PDMS微流动通道制作技术[J];科学通报;2008年17期 |
9 |
陈慧清;朱庆欢;许海娟;;微流控芯片荧光检测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6期 |
10 |
刘彦卿;王亚利;李振彬;徐铮;杨志霞;田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与和血生络方干预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9期 |
|
|
|
|
|
1 |
史林启,郑国栋,冯之榴;PPO-PDMS-PHS_n三元多嵌段共聚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J];化学学报;1998年02期 |
2 |
方红霞;武利民;;PDMS基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涂层微相分离的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08年10期 |
3 |
陈镇,刘家祺,李俊台;渗透汽化法回收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因素分析[J];膜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
4 |
李卫东,方天如,刘振海,黄葆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J];应用化学;1987年05期 |
5 |
胡友慧,许新社;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与纯化[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
6 |
叶美英,方群,殷学锋;聚二甲基硅氧烷基质微流控芯片通道的氧气氛改性研究[J];分析化学;2004年12期 |
7 |
郑小林;张瑞强;杨军;金庆辉;许蓉;赵建龙;;PDMS表面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15期 |
8 |
季伙燕;丛辉;王惠民;金庆辉;赵建龙;;表面活性剂动态修饰PDMS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
9 |
全一武,陈庆民,余学海;含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脲)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6期 |
10 |
史林启,许观藩,郑国栋,冯之榴;含有机硅三元多嵌段共聚物表面的研究[J];应用化学;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