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小流域坡度坡长因子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坡度坡长因子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地形因子。在经验土壤侵蚀模型中,地形对侵蚀的影响用坡度坡长因子来表征。坡度的提取算法已经很成熟,坡长的提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和总结前人关于坡长的定义框架,构建坡长的理论体系和分析不同坡长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建立小流域坡长的提取模型和方法,分析坡长在小流域的空间分异规律以及坡长与其他地形因子的关系。最后,用经过改进的坡长算法和D8算法计算的坡度,得到小流域的坡度坡长因子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基于累积流量算法,通过对流向算法的改进,提取的流域坡长与实际非常吻合,符合坡长分布的格局特征,做作为流域分布式坡长提取的基本方法。累计流量的单位汇水面积的坡长提取算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如坡长指数m、多流向算法的选择、等高线长度系数等的影响和制约,故而误差较大,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坡长指数、多流向算法、计算精确的等高线长度系数,均需要大量实验来进行验证;
(2)不同的径流算法,得到的坡长和LS差异非常大,为了取得更为真实的地学模拟结果,在LS因子的计算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径流算法的特点。单流向算法水流仅流向单一的最陡下坡方向,无法真实反映地形变化情况。多流向算法比单流向算法更加适合模拟坡面漫流。用多流向算法计算的坡长,其结果表面连续、光滑,格局特征优于单流向算法的坡长。
(3)不同坡度段上坡长的差异很大,坡面较为平缓时的坡长较大,尤其是在0-3度时坡长非常大,而坡面较陡时坡长较小;不同坡向,坡长的分布也不一致。南坡和北坡坡长均值远大于其他坡向;凹形坡的坡长均值最大而凸形坡上坡长均值最小,直型坡的坡长均值介于凹形坡和凸形坡之间。
(4)基于两种流向算法计算的LS因子差异较大。从频率分布看,多流向LS因子值明显大于单流向LS因子。总体而言,多流向LS因子相对单流向LS因子较好。
|
|
|
|
1 |
陈清明;土地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中的坐标变换模型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06期 |
2 |
杨燕琼,陈义刚;用RS、GIS方法探测白云山景观资源情况[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3 |
袁凤军,廖声熙;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2年S1期 |
4 |
安国强,王明晶,方学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芝罘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5 |
王玉宝,何武全,尚虎君;GIS技术在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年03期 |
6 |
于磊,张柏,宋开山;GIS支持下的黑龙江省中部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年02期 |
7 |
胡良军;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指标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8年05期 |
8 |
谈建国,陆贤,杨秋珍;基于GIS的蔬菜暴雨灾害损失评估业务系统[J];上海农业学报;1998年03期 |
9 |
陈怀亮,冯定原,邹春辉,关文雅;土壤质地对遥感监测干旱的影响[J];河南气象;1999年03期 |
10 |
刘春,李乔,刘妙龙,奚长元;基于1:1000数字地形图的土地利用现状数字成图[J];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01期 |
11 |
马荣华,贾建华,胡孟春,黄杏元;基于RS与GIS方法的海南植被变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2 |
朱琳,郭兆夏,李怀川,张林森;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品质形成气候条件分析及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1年04期 |
13 |
孙要夺;基于VC++的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开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14 |
陈署晃,毛端明,王讲利,李磐,许咏梅;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及推荐施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J];计算机与农业;2002年11期 |
15 |
卢广锋,张旭升,尹克荣,牟晓玉;GPS技术在精密播种上的应用[J];山东农机;2002年03期 |
16 |
赵晓军,潘凤荣,郝瑞敏;日本应用数字化地图对滑坡判定的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
17 |
杨燕琼,吴奕敏,黄平,侯长谋;基于RS、GIS的林分蓄积量估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8 |
邹亚荣,张增祥,王长有,赵晓丽,刘斌;中国风水侵蚀交错区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
19 |
陆文伟;基于GIS的红壤小流域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西农学报;2003年S1期 |
20 |
王勇,鄢铁平,刘岩松;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