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奶牛遗传改良效果分析与发展方略
【摘要】:本文以生物统计学和现代动物遗传繁育学理论为指导,以宁夏奶牛遗传改良为目标,在调查宁夏参加DHI测定牛场群体现状、分析制约荷斯坦牛群体遗传改良因素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
1.以43个奶牛场(园区)16379头泌乳牛为试验群体,对129854头次奶样的DHI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牛只平均泌乳天数为219.77天,平均胎次2.51胎、测定平均产奶量23.08kg、校正奶量27.94kg、平均高峰奶33.59kg、平均高峰日105.31天、乳脂率3.88%、乳蛋白质率3.55%。
2.为了准确评估宁夏荷斯坦种公牛遗传信息,研究建立了“宁夏种公牛登记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种公牛基本信息、系谱、公牛图像、生产管理、精液品质管理等信息进行登记,能够准确计算任何两头种公牛间亲缘系数,指导奶牛选种选配,避免近交现象发生。目前已录入系统种公牛131头,女儿分布牛场数820个,完成生产性能测定13325头,建立了完善的种公牛遗传性能评估数据库。
3.提出了宁夏荷斯坦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策略,包括构建奶牛育种组织,建立以DHI、体型鉴定机制为核心的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和科学管理体系,建立高产核心示范群,应用验证公牛精液,按照平衡育种原理科学选种选配,加强荷斯坦牛后裔测定体系建设,健全奶牛育种和种质管理制度,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