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陕北黄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生殖生态与类型划分

郭有燕  
【摘要】:本文以陕北黄土丘陵区文冠果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控制试验,对文冠果种群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方式、繁殖特征、繁殖对策、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文冠果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能力及适应策略;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天然类型进行了划分,初选了速生、高产的优良单株;分析了种子大小与耐旱性的关系;为文冠果天然林保护和资源培育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生境文冠果种群有性生殖生态研究表明:不同坡向文冠果天然种群均具有有性生殖能力,阳坡生境的文冠果单株开花量、结实量相对半阳坡和半阴坡生境均较大;文冠果结实主要集中在树冠的上部和中部,下部较少;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3种生境文冠果种子形成1年生幼苗的概率低,文冠果实生幼苗数量较少,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加,数量进一步减少,依靠实生苗不足以实现文冠果种群更新;阳坡生境有利于实生苗定居发育,幼苗高度、基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均优于半阳坡和半阴坡;环境因素对文冠果有性生殖有影响,光照与单株产种量、幼苗生物量积累呈正相关,而土壤水分与实生苗数量呈负相关。 (2)文冠果种群无性繁殖研究表明: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根基萌苗、根系萌苗和伐桩萌苗,其中根基萌苗对文冠果种群更新贡献较大。文冠果3种无性幼苗的生长均表现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并且3个生境,文冠果无性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伐桩萌苗>根基萌苗>根系萌苗;半阳坡生境文冠果种群无性繁殖能力最大,而半阴坡生境最小;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萌苗数量增加,萌苗生长旺盛,当伐桩高度达到10.1-15cm时,萌苗数量达到最大值;伐桩直径与萌苗数量、萌苗生长量呈正相关;断根直径越大,萌苗数量越多,并且基径、冠幅与断根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萌苗高度则随着断根直径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每桩或每断根根系上萌苗数量过多时不利于萌苗的生长。 (3)文冠果种群在各坡向均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种群在各坡向存在两种繁殖方式的权衡。在阳坡、半阴坡生境,文冠果实生幼苗数量与无性幼苗数量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在半阳坡生境,实生幼苗数量与无性幼苗数量的比值小于1,说明种群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两种繁殖的瓶颈期在实生苗的种子-幼苗阶段和无性苗的幼树-成株阶段;在相同生境条件下,文冠果幼苗生长状况均表现为无性苗>实生苗,在3个生境生长表现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陕北黄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在新生境定居下来的过程中,首先以实生苗入侵;当水分、光照、养分较好时,文冠果又以无性繁殖方式迅速占领空间,繁衍后代。 (4)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表明:陕北黄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幼龄个体数多,中老龄个体数少;文冠果种群在Ⅱ龄级死亡率较高,随着龄级的增加,死亡率降低,种群在Ⅴ龄级、Ⅵ龄级再次出现了死亡高峰;该地区文冠果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种群在空间分布格局上总体呈聚集分布,半阳坡生境文冠果种群聚集强度较大,随着龄级的增加,聚集强度逐渐降低,逐渐趋于随机分布。 (5)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天然类型划分和优良单株选择,依据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将文冠果天然类型划分为4类:低产乔木型、低产灌木型、高产乔木型和高产灌木型,其中,低产乔木型和低产灌木型在该区域文冠果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根据选优的标准,通过因子分析法,在该区域共选出30株速生高产的优良单株,其中,任家台9株,交道坡7株,仁台村6株,公路山8株。 (6)种子大小和文冠果耐旱性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水势的降低,发芽率逐渐降低。-0.6Mpa处理下种子发芽率与-0.2Mpa处理下的发芽率相比显著降低;在各处理中,大种子发芽比例最高,且最早开始发芽;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MDA、Pro、SOD、POD、CAT含量均增加,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通过发芽率、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大种子表现出更大的耐旱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辽宁省文冠果选种协作组;;文冠果的优树选择[J];新农业;1975年19期
2 董云岚;;文冠果优树选择法[J];河南农林科技;1982年01期
3 ;文冠果优良单株介绍[J];新农业;1976年09期
4 ;文冠果高接换头效果良好[J];辽宁林业科技;1976年01期
5 季汉新;;木本油料 文冠果[J];农业科学实验;1977年08期
6 王国辉;;文冠果育苗技术探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年01期
7 王国辉;;优系文冠果丰产营林技术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04期
8 王娇娇;张丽男;;鄂托克前旗文冠果种子采收贮藏保管工作顺利完成[J];内蒙古林业;2021年02期
9 刘建海;李小燕;王艺林;赵国生;张虎;范菊萍;;不同林龄文冠果人工林对沙荒地土壤养分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21年02期
10 崔庆利;;文冠果植苗建圃技术[J];新农业;2021年01期
11 朱丽红;;文冠果改接建圃技术[J];新农业;2021年03期
12 吴广彪;吕全华;杨志义;李志强;吴荣;;山西省晋北地区野生文冠果调查研究[J];现代园艺;2021年05期
13 高岩;;辽西地区文冠果栽培优势[J];新农业;2021年05期
14 蒙来蓉;;文冠果树的夏季修剪与茶青采摘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年07期
15 李文言;;文冠果育苗及造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05期
16 顾雪敏;马慧;马丽春;庄建取;薛舒心;杨海燕;;文冠果油和蛋白质超声辅助酶法同步提取工艺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04期
17 李守科;;“东方菩提”带出美好产业[J];走向世界;2021年31期
18 刘爱兵;李玲艳;刘振君;刘兵;;我国文冠果研究文献计量及热点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2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白金友;李翠舫;;文冠果优树无性系的鉴定[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2 李巍;张向荣;孙艳;曹家庆;赵余庆;;文冠果中玉蕊醇型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场:天然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C];2014年
3 陈静;万东锦;孙旭镯;王宁;;文冠果种子油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于丽丽;陈丽霞;唐小龙;王晓冰;曹世杰;康宁;邱峰;;文冠果中的新三萜皂苷[A];中国化学会第9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尚德库;叶秀云;房秀田;;文冠果辐射诱变试验初报[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6 于洋;;文冠果皂甙对小鼠心肌、血液抗缺氧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7 王达;万国盛;白爽;袭荣刚;王晓波;高慧媛;;文冠果中活性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场:天然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C];2014年
8 李冬雪;;陕北黄土丘陵区美丽乡村建设途径探讨[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年
9 李庆富;;种群生理结构模解的性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朱蓮珍;馮祖琳;郑素芳;;文冠果仁油及橡胶树种子油食用价值的研究[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二届全国营养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11 李莉;周广和;杜志强;王锡锋;马占鸿;常胜军;;不同地区麦长管蚜种群的RAPD分析[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12 孙继涛;张银萍;;三种群食饵系统的周期解[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1998(7)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3 李楠;方水姣;林平义;罗斌;;德保苏铁(Cycas debaoensis)的回归自然和种群重建[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七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4 李志坚;高起江;;黄土丘陵区侵蚀强度区域分异的原因分析[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5 张晓俊;黄玉清;魏辉;占志雄;胡奇勇;陈元洪;;福建省褐飞虱种群的RAPD分析[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6 李忠秋;;大丰麋鹿的种群现状及行为学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7 何宝林;;陇中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分区系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18 胡德活;晏姝;韦如萍;王润辉;柳军;何汉波;;南洋楹优树选择标准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9 张翔;侯有明;;福建地区不同种群红火蚁的入侵分析[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20 潘建红;陈峰;何佳春;傅强;;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电子记录取食行为的比较[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有燕;陕北黄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生殖生态与类型划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郝一男;文冠果种仁油的提取及其生物柴油合成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治国;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复合种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蔡深文;海州香薷不同种群酸性转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张旭;种群斑块间迁移对竞争种群动力学性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6 盛岩;梭梭种群分子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7 魏永胜;黄土丘陵区基于水分平衡的人工草地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高安利;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不同种群的形态差异和遗传变异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雪洁;文冠果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2 王丽丽;文冠果种子品质区域性差异及其适生立地[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3 阮瑜琳;文冠果油和蛋白的制备及油脂氧化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6年
4 范琛;天然抗氧化剂在文冠果油中抗氧化效果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魏典典;文冠果施肥效应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洪振宇;文冠果皂甙的提取及生物转化[D];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
7 赵先花;文冠果油的提取与组分分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8 麻起;文冠果的综合开发利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敏;文冠果优良单株性状分析与RAPD指纹图谱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招娣;文冠果种仁蛋白的反胶团法提取及其蛋白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1 王莹;文冠果柄苷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12 张伟;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3 王浩;陕北黄土丘陵区露水凝结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14 付琪;文冠果柄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15 武倩;观赏型文冠果新品种花期颜色特征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9年
16 王珂;文冠果种仁饼粕中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抑菌、抗肝癌活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7 万群芳;文冠果种群生殖生态学及生存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8 徐明;陕北黄土丘陵区农村聚落建设与生态修复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9 冯朝红;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后文冠果苗木的抗旱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0 邱悦;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理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潘华玲;文冠果开出致富花[N];临汾日报;2020年
2 记者 张丹丹;翁旗2.8万亩文冠果林创世界之最[N];赤峰日报;2021年
3 本报记者 乔丽霞 通讯员 马珍珍 思小刚;靖远23.8万亩文冠果茶开采上市[N];白银日报;2021年
4 本报记者 李琴琴 通讯员 马珍珍;靖远文冠果树变身“绿色银行”[N];白银日报;2021年
5 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陈学江 薛迪;1200余株文冠果树种出新希望[N];烟台日报;2021年
6 记者 曲方;小小文冠果 培育大产业[N];赤峰日报;2018年
7 霍飞飞 本报记者 郝凌峰;“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N];农民日报;2019年
8 记者 李琴琴;白银召开文冠果产业发展研讨会[N];甘肃经济日报;2019年
9 记者 贵富堂;白银市文冠果产业发展研讨会举行[N];白银日报;2019年
10 记者 李琴琴 通讯员 张强中;靖远荣获“中国文冠果之乡”称号[N];甘肃经济日报;2019年
11 本报通讯员 雷艳玲;靖远文冠果美了乡村富了农民[N];甘肃经济日报;2019年
12 谢小芳;文冠果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组建成立[N];粮油市场报;2019年
13 记者 马敏;支持我区文冠果产业发展[N];华兴时报;2019年
14 本报通讯员 刘洪涛 霍飞飞;让绿富美扮靓乡村[N];邯郸日报;2018年
15 记者 赵红霞;文冠果产业大有可为[N];中国花卉报;2018年
16 记者 赵晓清 刘剑英;从无到有,“植”出新产业[N];河北日报;2018年
17 本报记者 李颖;文冠果难在了哪儿[N];中国花卉报;2016年
18 记者 刘婉婷;油用牡丹套种文冠果为扶贫添新路[N];农民日报;2016年
19 记者 骆会欣;文冠果产业发展联盟筹建[N];中国花卉报;2014年
20 记者 马晓微;白银北京两企业签约500万亩文冠果项目[N];白银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