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脱氨酶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甜菜碱代谢的影响
【摘要】:一直以来,植物与微生物的有益互作,尤其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如何调控和影响作物抗旱性,是旱作农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有研究表明,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能够通过调控作物在逆境下渗透物质的合成,如影响甜菜碱的合成代谢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性。本研究中,我们从黄土高原地区旱地玉米根系周围分离出4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促生菌。其次,将具有较强生长活性的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 planticola)菌液接种在玉米种子表面,通过PEG-6000(15%,w/v)模拟干旱胁迫,探究接种效应对耐旱性较强的郑单958和耐旱性较弱的浚单20叶片内甜菜碱代谢过程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从旱地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4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酶活性范围为28.88~155.12 nmolα-丁酮酸mg-1 h-1。为确定4株菌株种属,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4株菌株均可利用葡萄糖,阿拉伯糖以及蜜二糖产酸;产生吲哚乙酸和脲酶;利用柠檬酸作为唯一碳源。再结合微生物16S rDNA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系统发育分析,最终确定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4株菌株分属克雷伯氏菌属、假单胞杆菌属以及拉乌尔菌属,与各属亚种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变栖克雷伯菌(Klebsiella variicola)、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以及植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同源性达到99%。(2)将两种玉米品种的种子在拉乌尔菌属的菌悬液中进行浸染处理。待玉米水培生长到三叶一心期时开始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处理后的第2天和第4天测定和分析叶片内甜菜碱和胆碱的含量,甜菜碱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延缓了两个品种的发芽时间,降低了其发芽率。但通过接种菌液显著促进了两个品种的种子的发芽率、胚根以及胚芽的生长,尤其以浚单20效果较好。同时,接种效应显著提高了两个品种叶片内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PEAMT)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甜菜碱代谢合成前体胆碱的合成积累。进而通过提高胆碱单加氧酶(CMO)以及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的活性,促进了两个品种叶片内甜菜碱的合成积累。接种效应对酶活的促进效果因品种和酶的种类而异,尤其以PEAMT效果最明显。通过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干旱胁迫下,接种后提高了3种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尤其是PEAMT基因表达的上调,促进了PEAMT酶的合成,提高了其活性。从而通过接种效应改善了部分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由于胆碱不足造成的甜菜碱含量较低的情况。(3)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变栖克雷伯菌(Klebsiella variicola),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以及植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在干旱土壤中能够分泌ACC脱氨酶且能通过甜菜碱的积累提高作物的抗旱性。这项结果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中微生物菌剂的推广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揭示了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根际促生菌对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玉米品种甜菜碱代谢的影响以及其调控机理。同时,一种新的抗旱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为利用PGPR与植物互作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提供了较新的研究思路和调控手段。
|
|
|
|
1 |
王正刚,吕芝香;盐渍下植物体内甜菜碱的生物合成和生理功能[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年02期 |
2 |
白宝璋,马景勇,陈颖;甜菜碱与植物抗性的关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3 |
王俊卿,刘瑞林;甜菜碱、蛋氨酸和胆碱在动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4 |
陈百俊;张耀武;汪锰;;电膜法处理含盐无水甜菜碱料液工程实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9期 |
5 |
池永庆,崔林燕;甜菜碱在养殖业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9年02期 |
6 |
许梓荣,冯杰;甜菜碱对猪的抗脂肪肝效应[J];动物学报;2002年03期 |
7 |
李红,聂泽民;甜菜碱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8 |
梁广坚;甜菜碱可以提高植物对低温的忍受力(英文)[J];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9 |
王贵平;薛晓敏;路超;聂佩显;王金政;;甜菜碱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J];江西农业学报;2014年08期 |
10 |
;复合甜菜碱(加强型)[J];科技致富向导;2003年12期 |
11 |
徐海军;;甜菜碱在动物养殖中的营养生理效应[J];饲料博览;2009年12期 |
12 |
马玉龙,王玲,雍建华,马学校;甜菜碱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及肉质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3 |
殷晓军,赵彦修,张慧;甜菜碱的合成及与其相关基因的遗传工程[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3期 |
14 |
尹昆,安利国,袁金铎,谭效忠,王春明,张福淼,李云龙;反相HPLC色谱法测定盐芥和菠菜中的甜菜碱含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5 |
党军;王瑛;陶燕铎;邵贇;梅丽娟;王启兰;;微波法提取枸杞叶甜菜碱工艺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1年03期 |
16 |
范晓,周永航;海藻中的甜菜碱及其类似物[J];海洋科学;1999年03期 |
17 |
吴迪;余舜武;罗利军;;甜菜碱对ECO-TILLING分析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
18 |
何锶洁,董伟,李慧芬,谷冬梅,陈受宜,田文忠;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玉米及其耐盐性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9年02期 |
19 |
何健;蒋建东;贾开志;黄星;李顺鹏;;外源甜菜碱提高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DLL-1耐盐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6年01期 |
20 |
徐保红;杨洁;;甘氨酸甜菜碱与植物抗胁迫能力[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