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研究与案例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山被大规模开采,矿山土地复垦从无到有,从自发到逐步规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措施体系。许多学者对矿山土地复垦评价标准、矿山土地复垦模式、矿山水土保持措施等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将矿山土地复垦和水土保持进行综合研究较少,本文在查阅大量矿山土地复垦和矿山水土保持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分析以及实例应用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矿山土地复垦主要模式农业复垦模式:根据《土地复垦条例》要求,土地复垦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地处或靠近农业人口集中区域的矿山,针对当前农用地紧张的现状,从保障农业生产的角度,应尽可能将矿山开采后形成的废弃土地复垦为高标准农田,并建设好配套的灌溉系统、交通系统等。建设用地复垦模式:矿山位于城市近郊,除满足景观要求外,尽可能将矿山开采后的土地复垦为建设用地,这样既可以保护城市周边耕地资源,又可以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生态复垦模式:矿山位置偏远,农业复垦后生产成本高,或者处于城市近郊,景观要求高的区域,应将矿山开采后的土地进行生态化复垦,形成稳定的自然景观。(2)矿山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矿山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三大类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地稳定边坡、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稳定边坡和堆渣体的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防洪排导工程等。植物措施主要对开挖破损面、堆弃面、占压破损面及边坡,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宜采取植物防护措施,恢复自然景观。临时措施主要针对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因修建道路、施工场地,形成的扰动面和占压区的防护措施。(3)案例分析及结论龙泉市査田镇东皇至大坑下一带铁矿采选工程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后,矿山全面治理恢复,随着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预防管理措施的全面实施,工程扰动地表面积227.75hm2,均得到整治。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总计216.88hm2,得到相应的治理,因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将会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逐渐发挥,到设计水平年,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大于98%,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350t/km2·a。矿山闭矿后,工程产生余方量1793.75万m3,通过本方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矿区可绿化面积134.99hm2,通过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植物措施,至运行期末,矿山治理恢复后,扰动区域可绿化区域全部实施植物措施。工程项目建设区面积227.75hm2,林草植被面积134.99hm2。项目建设区可采取植物措施的区域均将实施植物措施,总体林草覆盖率为59.27%。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