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Prunus mahaleb L.)PGIP基因及其启动子克隆
【摘要】:
由于PGIP能构特异性地抑制病原菌PG酶活性,因此PGIP基因在果实
病理性软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克隆PGIP基因可用于果实采后基因工程。
果树PGIP基因的表达受乙烯、伤害、水杨酸和病原菌侵染诱导,此基因启
动子为诱导性启动子,并具有器官特异性,因此获得PGIP基因启动子,对
其克隆和测序,对研究该基因在果实成熟和软化期间表达的调控模式有重要
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本试验以樱桃砧木马哈利樱桃(Prunus mahaleb L.)为材料,根据Genbank
中已发表的PGIP基因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利用其中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
对引物,首先通过RT-PCR获得了一个大约为1000bp的目的片段,经克隆
测序,证实该片段全长1045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该阅读框架
由990碱基组成,编码330个氨基酸。PGIP cDNA序列与杏、梨、苹果的PGIP
cDNA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7.2%、83.4%、83.6%,PGIP基因cDNA可能编
码的氨基酸杏、梨、苹果的PGIP cDNA所编码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达到
96.7%、85.2%、85.2%,说明该片段确实为PGIP cDNA序列。该序列已在
Genbank登录,登录号为AF263465。
在获得PGIP cDNA序列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PGIP基因DNA序
列进行了克隆,确定内含子的位置和大小。通过对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获得了一个大约1200bp的目的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了克隆和测序。测序
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1192bp,经同源性分析,该片段与杏、梨、苹果等植
物的cDNA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4.1%、82.4%和75.2%,并表明该片段可
能含有内含子。PGIP基因DNA序列和cDNA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转
录过程中,除去除内含子外,未发生其它修饰;PGIP基因DNA序列中包含
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两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由581、464bp,内含子较
小,全长147bp,位置在DNA序列中段。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染色体步移方法接头式嵌套PCR法用于启动子序列的
克隆,并设计了反向PCR、锚定PCR和接头式嵌套PCR引物,采用了反向
PCR、锚定PCR和接头式嵌套PCR等染色体步移方法进行了PGIP基因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游包含启动子的序列的克隆。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方法中,接头式嵌套PCR
法较易获得成功。反向PCR由于步骤繁杂,很难获得大量的环状模板,扩
增较难获得成功,锚定PCR法由于筛选随机引物工作量过大,且不易获得
正确克隆,也很难获得目的片段。本研究用接头式嵌套PCR法成功的获得
了大约 2200hp的片段,该片段包含 PGIP基因部分序列及其上游序列。经克
隆测序,该片段序全长 2268碱基。经初步分析,在该片段的 19631、
距基因起始密码子 148hp处有一个 IAIA盒,在该片段的 1886q、距
起始密码子 225hp处有一个 CAAT盒,在 19lllgl6bp、CAAT盒和 IAIA
盒中间有一个G盒序列,在1251-1279、1295-1323包含一个29碱基的直接
重复序列,具备植物启动子的基本特征。
为了验证本研究中所获得的片段是否具有的启动活性,以此片段替换
PBllZI上的CaMV 355启动子,构建了此片段启动下的报告基因GUS的表
达载体,通过三亲杂交将其导入农杆菌。为了对烟草和樱桃进行转化,进行
了樱桃叶盘再生体系研究。樱桃叶盘在 MS附加 IBA3刀 m叭的培养基上可
有效生根。植腑腕记Kan的适皱择浓度为30m叭。Cef的浓度为100
一200mg/L脱除农杆菌时对叶盘生根影响较小。
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烟草和樱桃无菌苗叶盘,叶盘经离体诱导分化后,
对所获得的樱桃抗性根和烟草抗性根及植株叶片用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GUS
表达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此片段诱导了GUS基因烟草叶片和根中的表达,
在樱桃的抗性根中也能构表达。说明此片段包含启动子序列。进一步确定启
动子元件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S662.5
|
|
|
|
1 |
汤健,朱广廉;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大自然探索;1994年03期 |
2 |
闫瑞香,王仁才;果实软化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3 |
周培根,罗祖友,戚晓玉,吴邦良;桃成熟期间果实软化与果胶及有关酶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4 |
罗云波,郝四平,生吉萍;反义ACS转基因乙烯缺陷型番茄的生理特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5 |
张开春,张军科;马哈利樱桃PGIP基因克隆及全序列测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年03期 |
6 |
罗云波,生吉萍,申琳;番茄中反义ACC合成酶基因的导入与乙烯生物合成的控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5年02期 |
7 |
张开春,吴禄平,李荣旗,毕晓颖,景士西,尹淑萍;RAPD技术——检测平邑甜茶遗传一致性的有效方法(简报)[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7年02期 |
8 |
张义正,林峰,胥成浩;大肠杆菌基因启动子探针型载体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9 |
史巧娟,马立新,蒋思婧,周俊初;适用于细菌与植物互作研究的gusA启动子探针载体pHN112的构建[J];生物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
10 |
明镇寰;;启动子的Inr元件及真核RNA聚合酶Ⅱ的转录[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3年06期 |
|
|
|
|
|
1 |
吴丛梅,黄天华,吴德生,谢庆东,徐小虎;pEgr-P16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EC970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4期 |
2 |
阮烨,王晓云,谢庆东,黄天华;外源DNA转染精子的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
3 |
欧阳松应,徐寿水,沈文律,周传香,李春艳,欧阳红生;人PTEN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U_(251)细胞中的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4期 |
4 |
陈传德,吴中亮,陈家堃;乙酸镍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分析[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1期 |
5 |
熊小芳,黄天华,谢庆东,王晓梅,陈桂兰;精子携带的HBV DNA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复制与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3期 |
6 |
薛炳烨,束怀瑞;应用基因工程改良果实成熟特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7 |
吕慧贞;张建朋;陈新;刘静;张元湖;;一种改进的鸭梨总RNA提取方法[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8 |
张秀华;王文锋;;微卫星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的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9 |
魏国芹;戴洪义;孙玉刚;梁美霞;安淼;;榅桲离体培养繁殖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
10 |
刘媛媛;张春庆;吴承来;;LeJA2基因沉默表达载体导入番茄转化系统的建立[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
|
|
|
|
|
1 |
王颖,麦维军,梁承邺,张明永;高等植物启动子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1期 |
2 |
胡廷章;罗凯;甘丽萍;石汝杰;;植物基因启动子的类型及其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3 |
罗丽娟,施季森;一种DNA侧翼序列分离技术——TAIL-PCR[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4 |
江树业,陈启锋,葛学军;基因捕捉及其在植物基因分离和功能基因组学上的应用[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年02期 |
5 |
李姗姗,迟彦,李凌飞,马玺,平文祥,于冲,周东坡;启动子克隆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07期 |
6 |
王新国,肖成祖,张国华,方荣祥;用衔接头PCR克隆新的胡萝卜Ⅱ型转化酶基因启动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1年01期 |
7 |
张永强,裴新梧,王志兴,贾士荣;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J];生物技术通报;2003年06期 |
8 |
孙晓红,陈明杰,潘迎捷;启动子克隆概述[J];食用菌学报;2002年03期 |
9 |
王文明,周开达;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学报;1998年S2期 |
10 |
李传友,伏健民,金德敏,王斌;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新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
|
|
|
|
|
1 |
生吉萍,罗云波,申琳;转ACS番茄采后脂质过氧化相关酶研究初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2 |
罗云波,生吉萍,申琳;番茄中反义ACC合成酶基因的导入与乙烯生物合成的控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5年02期 |
3 |
张开春,吴禄平,李荣旗,毕晓颖,景士西,尹淑萍;RAPD技术——检测平邑甜茶遗传一致性的有效方法(简报)[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7年02期 |
4 |
孙迅,任昶,刘德明,程昌凤,张义正;环状芽胞杆菌基因启动子的分离与鉴定[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5 |
张勇为,张义正;启动子探针型载体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6 |
张勇为,张义正;无HindⅢ位点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标记基因的建立[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7 |
周宏伟,吴耕西;长把梨贮藏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与果胶甲酯酶的作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8 |
王汉忠,赵福庚,张国珍;多胺延缓植物衰老的机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9 |
刘传银,田颖川,沈全光,蒋浩,鞠戎,阎田,刘存德,莽克强;番茄ACC合成酶cDNA克隆及其对果实成熟的反义抑制[J];生物工程学报;1998年02期 |
10 |
贾淑颖,穆国平,任树林;果蔬中还原糖、蔗糖和淀粉的快速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