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系统分析及其毒性的比较病理学研究
【摘要】:本试验通过对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成分的系统分析及其毒性的比较病理学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
1.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成分的提取:本试验对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进行了系统提取,结果表明,疯草(甘肃棘豆)含有小极性、中等极性和大极性生物碱,从各极性段所得的量可以看出,主要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极性段生物碱经TLC检查,不含臭豆碱、黄华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而含有苦马豆素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在大极性生物碱中苦马豆素是其主要成分。
2.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成分柱层析分离:采用硅胶柱层析对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进行了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结晶A、结晶D)和B、C、E、F段生物碱混合物。结晶A为淡黄色针状结晶,有紫色荧光,改良碘化铋钾显色弱;结晶D为黄色片状结晶,有紫黑色荧光,硫酸乙醇显黄色,改良碘化铋钾显褐色;B段改良碘化铋钾显色呈现5个桔红色斑点;C、E、F段Ehrllich’s试剂显色呈现5~8紫红色斑点。
3.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结构鉴定: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疯草(甘肃棘豆)小极性及中等极性生物碱进行了结构鉴定,从中鉴定出5,6,7,8-四氢吲哚里西啶、1,2,3,4-四氢喹啉、N-苯基-2-吡啶丙酰胺、1-乙酰基-9氢-吡啶[3,4-B]吲哚、3-甲氧基-4,7-甲基-1-氢-异吲哚、吡略烷类、二苯胺、3-丁基吲哚里西啶等41种生物碱成分;采用HI—MS分析技术对疯草(甘肃棘豆)大极性生物碱经乙酰化、锌还原处理前后比较分析,从中鉴定出5种生物碱成分即:苦马豆素(Swainsonine)、氧化氮苦马豆素(Swainsonine N-oxide)、斑荚素(Lentiginosine)、倒千里光裂碱(Retroecine)和2-羟基吲哚里西啶(2-Hydroxyindozidine),其中倒千里光裂碱和2-羟基吲哚里西啶为首次在甘肃棘豆中发现:结晶A经IR、MS、1HNMR初步鉴定为N-苯甲酰基甘氨酸甲酯,结晶D经UV、IR、1HNMR、13CNMR鉴定为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为首次在甘肃棘豆中分离到。
三 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系统分析及其毒性的比较病理学研究
4.变异黄蔑、宽苞棘豆与甘肃棘豆生物碱的比较分析:采用TLC技术对变异黄
尾 宽苞棘豆及甘肃棘豆生物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疯草生物碱种
类基本相似,都属于叼跺里西睫生物碱:从各极性段量的多少可以看出,三种疯草
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部分,且苦马豆素为其主要成分。
5.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的毒性研究:每天按S00mg八g剂量给小鼠、雏鸡
灌服疯草(甘肃棘豆)总生物碱,在灌服的第15-20d可复制出疯草中毒的典型病
变,主要表现为肝、肾等实质器官的空泡变性,表明疯草(甘肃棘豆)主要有毒成
分是苦马豆素。
6.披针叶黄华生物碱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采用醇类溶剂提取法对披针叶黄
华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披针叶黄华干草中生物碱含量为
1.90%;总生物碱经GC--MS联用分析技术,从中鉴定出臭豆碱、黄华碱、鹰瓜豆
碱、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白羽扇豆碱等12种睦诺里西陡生物碱,其中
Dodecah叩ro-7,14Methanodiprpdoll,2-a:1’,2’-E][1.*diazocine、1-Ace…-l,2,3,
4tetrahydro-5-(-plperdinyl)prpdine、7,14-Methano-ZH,6H-iprpdo[1,2-a:1’,2’-
e] [1a山一 儿1-m一hy卜3-(-d汀。phmp口7,1个**m。*-4H,6H刁lp加加[1,2-a:1
’,2e,51diazs种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7.披针叶黄华的毒性研究:从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对披针叶黄华中毒山羊病
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实质器官细胞颗粒变性为主;特别是
肝脏结缔组织和胆管增生;超微结构变化以肝脏胶原纤维增生为特征,这是肝硬化
的典型病变。这些病变与疯草中毒的典型病变完全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S452
|
|
|
|
1 |
余永涛;耿果霞;刘志滨;赵兴华;王建华;;家畜毛瓣棘豆中毒研究[J];草业科学;2006年05期 |
2 |
王银朝,赵宝玉,樊月圆,樊泽峰,谭承建,董强,曹华;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1期 |
3 |
王帅;陈根元;吴书奇;胡建军;马春晖;;不同提取方法对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J];光谱实验室;2011年06期 |
4 |
陈醒;杨光明;蔡宝昌;;棘豆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5 |
包睿媛;卢萍;何珊;钱亚光;;杭锦旗小花棘豆种群苦马豆素提取测定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年01期 |
6 |
冯妍,董强,赵宝玉,韩宏,王建华,赵合平,李勤凡,曹光荣;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信息系统的研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
7 |
刘志滨;赵兴华;余永涛;王建华;;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提取工艺改进初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8 |
王雨梅;韩国栋;赵萌莉;;疯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草地学报;2007年04期 |
9 |
陈绍淑,赵宝玉,何生虎,谭承建,董强;小鼠小花棘豆生物碱中毒的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2004年12期 |
10 |
张为民,蒲鹏,张德刚,冯自茂,张议允,廖小敏;从苦豆子种子中提取生物碱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2期 |
|
|
|
|
|
1 |
张樑;周启武;路浩;赵宝玉;庞龙;陈基萍;温伟利;;中国西部草原动物疯草中毒病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
2 |
王姗姗;路浩;荣杰;赵宝玉;宋岩岩;温伟利;;甘肃棘豆对SD大鼠脑组织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表达的影响[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6饲料卫生与安全专题[C];2012年 |
|
|
|
|
|
1 |
张荣,刘光,杨静,刘继英,杨坚;松毛虫成虫提取物对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5期 |
2 |
杨录军;曹佳;;小鼠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5期 |
3 |
周立国,周谟炯,邵雪熹,程灵;OF-3的致突变、致畸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8年02期 |
4 |
姜声扬,庄勋;桑椹对小鼠骨髓细胞诱发突变的抑制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1998年02期 |
5 |
杜庆柏,李亚东,郭卫民,张华林,王军;偶联剂对火焰喷塑复合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10期 |
6 |
王长强;陈永健;王绍敏;王霞;王书友;;山东省麦田单子叶杂草发生与化学防除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7 |
曹瑛;范变娥;冯渊博;冯华;;西安市猕猴桃园杂草优势种群及防除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8 |
贾勇,鲁传华,赵贤普;氯代十八烷的合成及表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9 |
许强华,周世平;胆红素的提取和含量测定[J];安徽化工;2005年04期 |
10 |
陈艳;陈键;;穿心莲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9年02期 |
|
|
|
|
|
1 |
张洁,刘绪川;疯草中毒研究概况及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4年01期 |
2 |
吴达,司红丽,王建华;疯草研究现状[J];草业科学;2003年02期 |
3 |
黄玉茜,张恩然,潘维锋;疯草中毒的研究进展[J];山东科学;2003年04期 |
4 |
吴达,王建华,王跃虎;中国疯草防除与利用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年06期 |
5 |
杨小平;动物棘豆属疯草中毒的临床症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6 |
赵宝玉,樊月圆,樊泽峰,董强,曹敏慧,李国忠,达能太;我国西部草原疯草的危害及其动物中毒病的控制[J];当代畜牧;2004年11期 |
7 |
赵宝玉,曹光荣,童德文,王凯,莫重辉;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毒性生物碱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2001年02期 |
8 |
赵宝玉,童德文,葛鹏斌,董强,莫重辉;我国西部草原疯草危害调查[J];中国草地;2003年04期 |
9 |
王银朝,赵宝玉,樊月圆,樊泽峰,谭承建,董强,曹华;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1期 |
10 |
樊泽峰;樊月圆;赵宝玉;王银朝;谭承建;;疯草中毒防治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1期 |
|